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華西都市報:“公考”只有價值擺正,才能立信於人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5日 11: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17日,陜西米脂縣舉行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筆試,考生發現,該次考試的試題竟然全部出自一本名為《公共基礎知識》的備考書籍。該參考書是陜西省直及地市、縣事業單位考試專用教材,而且這本書在米脂縣基本買不到。因而,此次考試被質疑“有重大泄題和作弊的嫌疑”,對此招考部門稱將核實。

  公考,一面兜售希望,一面孵化失望。當一本《公共基礎知識》,提供了招聘試卷的所有考題,公眾有理由猜測,“荒誕”仍在繼續、變種以及蔓延。人所共知,作為一種相對公平的取才方式,筆試的魅力在於,能最大限度驅除人情因素,遵從量化評測的邏輯,以分數體現素質。只是,一旦考題事先洩露,一切又何從談起?

  那本神奇的《公共基礎知識》,為之定性尚且太早,妄言其中暗藏勾當,或也缺乏實證。確定的是,比照“命題規則”,照抄照搬的試題,絕對是説不過去的。一切考試的價值,都維繫於“有限的不可預知性”——知道大致範圍,無從知曉具體題目。但,在米脂縣此次招考中,部分考生所知道的,已是題目與答案的全部。之後的結果是,一方面筆試全無平等競爭性;另一方面,所謂招聘也喪失了人才甄別功能。

  到底是命題人偷懶?亦或是故意做局?必須説明,“公考産業”發育至今,某些培訓集團、助考組織,確實給出題者施加了一定的“反制效應”,命題往往跳不出、乃至參照助考資料的圈定……其原因不難理解:助考機構是專門的考試研究者,某些單位的命題人,不過是偶爾為之的“臨時工”,怎可有所突破?此外,出題者與助考者的利益合謀、身份重疊,當然也是重要誘因。

  即便這樣,將米脂縣的滑稽考卷,通通歸罪於助考機構氣場太大、神通太廣,也難過關。關於泄題、作弊的種種流言,既是人們對類似亂象的情緒反射,又是基於具體情況的合情猜想——誰讓米脂此番招聘僅設筆試環節呢?可以想見,該事今後的走向,即核實與調查的最終結論,將繼續吸引民眾持續關注。而超越個案,公考本身的命題思路、或曰考試設置,本就亟待通盤反思。

  一切考試,有知識型、能力型之別,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理論上説,“公考”也標榜對知識與能力的雙重考量。但實際上,過於強調記憶力、模式化寫作等,已使得公考愈發可以預料、可以準備。久而久之,公考必將矮化成對備考者的篩選,而非對廣義人才的選拔。須知,優秀的備考者,是可以被量産、可以被速成的;然而,公職機構真正需要的,本不是考試優異者,而是認可現代政府理念,熟稔公共治理常識、具備極佳專業素養的“人”。

  公考只是事業單位招聘的工具,而非事業單位招聘本身。對於“公考”事實性的失敗,米脂縣的滑稽考卷,提供了一個惡劣的樣本。為此追問,固然要對涉事方追責,更須厘清一個根本性問題:事業單位需要怎樣的人才,以及如何以公考為工具,精準篩選出目標群體。

熱詞:

  • 公考
  • 考試
  • 部分考生
  • 立信
  • 米脂縣
  • 公共基礎知識
  • 筆試
  • 助考
  • 臨時工
  • 命題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