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上海話“促掐”和“茄山河”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1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新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錢教授答疑

  Q:【新民晚報推薦】上海話“促掐”和“茄山河”兩詞應該寫作“齪刻”、“笳三胡”,我認為不對,到底應怎樣寫?

  A:當前,在不少人都開始用上海話寫作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用字的規範,大家有義務使用標準字。

  “促掐”一詞在歷史上常見,不能因為自己沒有見過,就隨意想象瞎寫。舉幾個例:

  元朝范子安《竹葉舟》第四折:“師傅,你既肯度脫弟子成仙了道,怎生又要把我掉在大江之中,險喪性命?你好促掐也!”明朝《水滸傳》第四十一回:“又做這等短命促掐的事!何故定要害他?”清朝上海話小説《何典》第五回:“若論他攪屍靈本事,真個刁鑽促掐,千伶百俐。”清朝蘇州話小説《九尾龜》第一回:“總弄你這促掐鬼不過,你總要佔個上風。”

  “齷齪”是一個連綿字,像“朦朧”一樣兩個字不能拆開用,可參見《現代漢語詞典》221頁。“掐”上海城區話老派讀【KaK】音(入聲促音用K),“刻”或“克”都讀【KeK】音,用“刻”字音不對。雖然有許多青年人【aK、eK】兩個韻母合併了,分不出差別,但是在上海廣闊的郊區、蘇州、無錫、寧波等地,至今還是兩個不同的韻不同音,不能因你混讀,就用“刻”字。“促掐”一詞在吳語地域普遍使用,“書同文”底線不能隨意突破,即各地同一個詞書寫文字必須相同。“笳”字在上海話中讀音和“加、家、街、嘉”相同,聲母是清輔音【g】,中古音是“見母”字,反切是古牙切,讀【ga】音,陰平聲調,上海話是52高降調。“茄山河”的“茄”是濁音聲母,讀【gha】(h表示濁音),在上海話中只有兩個字“茄、伽”讀濁音聲母,(“伽”是“伽藍”、“伽瑪射線”用的翻譯字)上海話中“茄門”、“老茄茄”、“茄山河”、“茄(用文讀)克衫”都用“茄”字。有人用“嘎”,也是清輔音字,音也不對,“嘎”是鳥叫象聲詞,又是北方方言字,“嘎子”是調皮小孩。“茄山河”是“海闊天空地閒聊”的意思,上海話中還有一個詞語“談山海經”,北京話説“侃大山”,別的方言同義詞也有涉“山河湖海”的字。《山海經》就是一本寫山川等地理和神話的書,後來比喻無邊際閒聊。至於“三胡”,樂器只有二胡、三弦。“拉三胡”之類的方言“出典”(方言多數先是群眾口語相傳,口説無憑,古代無錄音機),在都是北方話的古書中是查不到的,後人附會的傳説,就是編故事,比喻它有點像謠言,越傳越像真的。但是語言學是一門科學。你要確定某字語音對不對,至少手頭要有本《古今字音對照手冊》吧,一查就知“邪”和“霞”在古音、吳語(包括上海話)、北方話(包括普通話)裏語音都差十萬八千里。用字,最好備一本《集韻》或《漢語大字典》。方言學研究生學會“考本字”是基本功,吳語研究國內外有不少方言學專家,吃這行飯,應該相信他們共同的研究考證成果,絕大部分是正確的,不是自己瞎推想出來的。

熱詞:

  • 上海話
  • 茄山河
  • 清輔音
  • 促掐
  • 山海經
  • 出典
  • 茄門
  • 伽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