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who and why:載人航天的兩個問題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15: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專稿 新華軍事評論員 鄭文浩)直播看航天發射,這是筆者小時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上世紀60年代美國登月就實現了全球直播,但那時的中國,又有幾個家庭能擁有自己的電視機。因此,看著兒子靜靜有味地看神舟九號發射,不得不慨嘆時代的變化。

  現在國內媒體對神舟九號的報道,可以説是鋪天蓋地了,以至於為了拍攝劉洋父母的照片,出現了幾十名記者擠在一間房間的景象。航天員在天宮衣食住行事無巨細,毫無遺漏,各個媒體都在挖盡了腦汁來尋找報道點。有的設計了大氣直觀的虛擬演播室,在天宮一號的計算機三維模型仲介紹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而有的則製作了擬人化的微博,讓天宮一號自己在網絡上與網友互動……在這場媒體的“航天盛宴”中,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對航天活動,特別是複雜的載人航天活動,世界各國媒體歷來都給予極大的關注。所有這些報道,實際上都在解答兩個問題:我們來自何方?我們為什麼要到那裏去?

  前一個問題是宣傳性的。蘇聯人要連篇累牘地報道首位航天員來自蘇聯,美國更要濃墨重彩向世界宣揚第一個登月是美國人。這種關乎國家和民族榮譽的要點,任何宣傳都不會錯過。而後一個問題是解釋性的。也就是要讓民眾理解,花費鉅資把人送上太空甚至月球,原因何在。

6月18日,景海鵬、劉旺、劉洋在天宮一號的全家福 秦憲安 攝

  和國外同行相比,中國媒體有關航天報道在報道手段和方式上更加多樣化,然而平心而論在更富直觀性的圖表、照片、視頻報道等方面,我們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這當然和現有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水平有關。即使是文字性的報道,很多媒體也在試圖拉近和民眾的距離,但往往將通俗性、易讀性等同於娛樂性的“八卦報道”,在嚴肅性和科學性上和西方還有相當的差距。

  人類為什麼要到太空去?這個問題在冷戰後更不好回答。美國的航天報道不可謂不得力,但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説,航天是尖端的、是小眾的,至於説把人送到月球還是火星,更和自己的沒多大關係。然而經濟收入可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

  對於中國來説,這種解釋性報道的要求反而更高,因為我們大多數民眾的生活水平仍然較低。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説曾説,任何超脫飛揚的思想都會砰然墜地,現實的引力太沉重了。

  因此,中國的航天報道,在解釋性報道上,發揮的空間依然很大。這就要求媒體記者提升知識水平,以嚴肅的態度對待航天,真正觸及航天活動對於民眾生活和經濟活動的重大意義。同時,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進步,也必將為記者和媒體提供更加廣泛的舞臺。

  其他軍事短評:

熱詞:

  • 載人航天
  • 航天發射
  • 解釋性報道
  • why
  • 天宮
  • 月球
  • 航天技術
  • 神舟
  • 太空
  • 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