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上海中考作文:"美滋滋"溫和之中藏個性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11: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學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是 “心中的微光”,中考作文則是“心裏美滋滋的”。這純屬巧合,卻也是一次巧妙的配合。2012年,教育——至少語文教育,很明顯是一個“關注內心”、“關注體驗”、“關注美好”的年度,也或許成為引導青少年塑造自我、注重思考、發現美好的標誌性年度。

  但高考與中考作文題的分界,並未因此含混,相反更明顯——高考側重邏輯能力和社會感知力的考查,今年的著眼點放在“外界”與“自我”、“接受”和“思考”上。而對於參加中考的少年,歷年中考作文則多圍繞“我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或“自己在某個空間位置上”的行為來談體驗。如 《生活中的發現》(1999年)、《我眼中的色彩》(2008年)等。今年中考作文題延續了一貫的命題路線,所以給考生和社會以“溫和”的印象。

  但“溫和”中或許潛藏“個性”。“心裏美滋滋的”,“美”字有很大的開闔區間,快樂、自豪、欣慰,都可以在“美”的名義下發揮,所以,令自己快樂的、自豪的、欣慰的種種現象和經歷,都可以在這個命題下寫作。可是 “心裏”二字,暗藏難度——既容易失之於“易”,也容易失之於“顯”,甚至容易失之於“偏”。“心裏”是看不見的“自我感覺”,如果考生在一段敘事的最後綴上一條 “我的心裏美滋滋的”的尾巴,未免太淺;如果在文中到處植入“我的心裏美滋滋的”又難免生硬;如果像個別網友説的 “寫成他的心裏美滋滋的”,除非這個“他”是歷史文化中或者小説中的人物,否則,“他的心裏”——“你何以知道”、“何以寫出”呢?

  精妙的選材,曲折生動的敘事,應該是這篇作文取勝的主要法寶。敘事文章最容易選材俗套,古人所謂 “第一番來者,陳言也”,除非是靈感突現,也除非是真實體驗,否則,就該把第一下闖入腦海的素材,諸如“我攻下了一道難題”、“我幫助同學補課”、“我解除了跟好友的誤會”之類生編硬造出來的“故事”換掉重新思考;否則,就要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把情節寫得曲折動人。

  當然也可以寫成議論文。“美滋滋”因何而“美”?將這裡的“何”揭示出來。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是曠達所致;杜甫“好雨知時節”“曉看錦官城”,那是仁愛之心;愛因斯坦、喬布斯、特蕾莎修女、甘地等都有人生 “美滋滋”的時刻——只是,他們“美滋滋”的具體表現,若沒做深入閱讀和細緻了解,怎麼能了然於心進而形諸文字呢?(點評人:上海市名師基地學科導師、復旦附中語文高級教師 王白雲)

  所以,真要“美滋滋”,其實不容易。

  近年上海中考作文題目集錦

  側重特定對象與環境:如《有家真好》(2001年)、《良師》(1997年)、《母愛》(1995年)、《忘不了他(她)》(1992年)、《課後》(1994年)等。

  側重表現考生個人的感受:如《我們的名字叫_____》(2006年)、《為自己豎起大拇指》(2002年)。

  在討論個人感受的諸多題目中,有的提供中性的場境,如《我終於_____》(1993年);有的則體諒孩子成長的艱澀,如《我也銜過一枚青橄欖》(2000年);大多題目引導樂觀美好,如《給我帶來了歡樂》(1984年)、《我的歡樂》(1998年)。

熱詞:

  • 中考作文題目
  • 個性
  • 美滋滋
  • 思考
  • 上海高考
  • 敘事
  • 考生
  • 自我感覺
  • 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