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探訪僑批文物館:“僑批”檔案承載“僑”的歷史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0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海外僑胞在請知書識字的老先生代為撰寫僑批的批信,再通過僑批局托寄給家鄉的眷屬。

汕頭僑批文物館保存的古老僑批

  不久前,在泰國曼谷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委員會第5次全體大會上,中國廣東、福建兩省聯合申報的“僑批檔案”經過專家投票推薦,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這是繼2010年2月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錄》後,僑批申遺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僑批檔案”也成為了廣東省首個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項目。

  有僑才有批,它的産生前提是有大量的海外移民。潮汕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同時也是收藏、研究僑批檔案的重要陣地。近日,記者來到中國首家僑批文物館——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僑批文物館,在了解潮汕僑批歷史的同時,也重溫了潮籍僑胞先輩一段段刻苦耐勞、不忘祖國家鄉的生動歷史。

  “僑批”通俗的叫法是“番批”,是華僑寄回家鄉的一種“銀信合封”的傳遞物,即匯寄銀錢同時匯寄家書(或者寄信時附言),有成批遞寄的意思,也叫“匯款與家書同襟”。僑批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及後來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主要發生地以廣東潮汕、福建閩南地區居多。

  在僑批文物館內,記者見到陳列廳擺放著各類珍貴僑批,還有當時送批用的市籃、批袋、水布、紙雨傘等文物,以及有關僑批研究的文件、書刊。僑批文物館還通過塑像來重現當時僑胞託人寫僑批、批局整理僑批、水客送批等場景,讓人們可以更直觀了解和認識僑批運作的整個過程。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汕頭僑批文物館館長王煒中向記者介紹了潮汕僑批産生的背景情況,“潮汕是一個自然災害嚴重的地方,人口多土地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潮汕人紛紛外出謀生,他們去到外面,時刻掛念著家鄉親人,當時沒有郵局,也沒有銀行,只能靠水客。水客在國外將僑胞的信和錢一起拿回來送到僑胞親人手上,收取一點手續費,或者是將收到的批款,到外面採購家鄉需要的東西,像一些便藥之類,再到家鄉賣,他們再將錢一分不少地還給僑眷。後來隨著僑批數量的日漸增多,僑批局應運而生,專門為旅外僑胞辦理通訊和匯兌業務。”

  僑批是特定社會背景下的産物,凝聚著一個民族、時代特有的精神,王館長説:“僑批反映了潮汕文化“誠信”這一特點。誠信在僑批裏得到了充分體現。這個誠信,包括個人對家庭從一而終的誠信,對家庭高度負責,出去賺的錢都拿來養家。還有個人對國家的誠信,回報國家,回報祖國,都會樂於捐款。另外,寄錢的人對批局本身也是誠信。所以這裡誠信的層次非常多,誠信是立業之本。”

  中國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曾這樣評價僑批:徽州留下來具有特殊價值的是契據、契約,而潮汕可與之媲美的是僑批,這種價值不是用金錢所能衡量的。飄洋過海的潮汕僑批,不僅僅是一張張普通的思鄉家書,更是100多年來潮汕社會歷史的重要見證,它在近代的潮汕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意義。(記者 林麗麗 鄭奕芬)

熱詞:

  • 僑批
  • 文物
  • 潮汕社會
  • 歷史文化
  • 僑批檔案
  • 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錄
  • 徽州
  • 潮汕文化
  • 銀錢
  • 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