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揚子晚報:捐款承諾不兌現,理應追究法律責任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0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山西女孩楊曉娟在4歲時遇火災,兩腿相連。山東一家大型綜合醫院宣稱免費治療,最後卻以沒床位為由拒絕。3年前,一家全國性的公益委員會捐助3000元,至今杳無音訊;2年前,一傢俬人學校宣稱捐助5萬元助學基金,此後再無消息(6月18日《京華時報》)。

  承諾免費治療和捐助,事後卻不認賬或是百般拖延。這種做法等於是是拿本已十分困難、急需社會幫助的弱勢群體開玩笑,既褻瀆了愛心,欺騙了公眾,還會耽誤病人的救治時間,影響其康復,和直接出手傷人有什麼兩樣?相比見死不救,這種假慈善同樣令人憤怒。

  企業公開作出的捐贈承諾可視為要約,一經做出捐贈合同即已成立,未經被捐贈人同意是不能撤銷的。(合同法第188條: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産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之所以經常有企業公然利用假捐贈進行宣傳炒作、騙取榮譽,製造企業實力雄厚、熱心於公益的假象,關鍵就是違法成本太低,無良企業根本不用擔心會因此受到處罰。即使媒體曝光,有關部門追查,也會繼續賴賬。畢竟真正到法院打官司,要求企業兌現捐贈承諾的人並不多,且多為慈善機構。個人受助者受傳統觀念影響,礙于面子,不好意思通過法院催捐。況且他們家裏的困難已經夠多的了,別説請不起律師,也沒有打官司的時間和精力。

  要防止假捐贈行為破壞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有關部門理應採取措施,協助受助者追究假捐贈者責任,支持其向法院起訴,要求捐贈者履行捐贈承諾,並賠償因捐贈不兌現造成的各種損失。這樣的公益訴訟越多,假捐贈才會越少。

  (江蘇 穆亦)

熱詞:

  • 京華時報
  • 贈與合同
  • 免費治療
  • 贈與人
  • 助學基金
  • 合同法
  • 向法院起訴
  • 病人
  • 公益訴訟
  • 大型綜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