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基金髮展更應重質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6日 04: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本論

  近日,公募基金産品數量一舉突破1000大關,步入“千基”時代,其實一點也不意外。自2010年新基金分類審批制開始實施之後,當年與去年基金數量均連破兩個整數關口。2009年基金數量還只有557隻,2010年底飆至704隻,2011年底則達到914隻。

  1998年基金開元與基金金泰的同日成立,標誌著中國公募基金業開始揚帆起航。6年之後的2004年,基金數量才達到100隻,2008年之後基金數量急劇膨脹,而從900隻到1000隻,中間僅僅只用了6個月的時間。應該説,自誕生以來,公募基金已獲得了超常規的發展。

  但問題亦隨之而來,主要表現在:

  一是公募基金的運行機制已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發展。因為激勵機制的缺失,眾多明星基金經理紛紛棄基而“逃”,要麼“公轉私”,要麼離職,基金業人才流失十分嚴重,不得不依靠一些“菜鳥”級的新人擔綱。另一方面,因為內部治理結構與監管上存在問題,基金“老鼠倉”的頻頻出現,對基金業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二是基金的盈利能力與回報受到市場的普遍質疑。儘管市場中不乏一些明星基金,但大多數基金卻表現平平。而且,像券商一樣,基金同樣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境。2008年基金曾將此前10年的盈利全部虧光,去年又創造了基金史上第二大年度虧損。整體而言,基金的投資水平比中小投資者高不了多少。

  三是基金更看重規模的擴張,卻往往忽視了持有人的利益。由於基金奉行“旱澇保收”的管理費收取模式,規模的擴張,意味著基金公司可以獲取更大的利益,因此“重規模,輕回報”已成基金行業的“潛規則”。而且,為了吸引投資者的加盟,在新基金髮行時,基金公司自購,動用“幫忙資金”撐門面等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另外,各基金公司還紛紛推出創新型基金作為賣點,以圖擴大規模與搶佔市場份額。近幾年新基金魚貫而出,並快速達到千隻的規模,顯然與“旱澇保收”的管理費收取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毫無疑問,目前的基金公司更重視規模這個“硬體”,而在“軟體”諸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人才儲備、激勵機制以及投資決策能力與回報持有人上,卻存在明顯的不足與差距。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新基金數量越發越多,而平均募集規模不見增長,基金總份額越來越少的根本原因。與此同時,這也是基金公司重規模“硬體”輕質地“軟體”的必然結果。

  基金浮動收費日益受到關注,“旱澇保收”將受到衝擊,在此背景下,如果基金公司仍然漠視“軟體”,重量而不重質,等待它的必將是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熱詞:

  • 基金行業
  • 基金公司
  • 基金經理
  • 公募基金
  • 軟體
  • 旱澇保收
  • 基金金泰
  • 整數關口
  • 基金業
  • 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