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讓“托舉”愛心成為社會常態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5日 0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座談會上,“托舉哥”的真情流露,歐婆婆的樸實話語,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情。

  “典型”不是塑造的,而是社會風尚的真實客觀反映,所以才有生命力。在不顧安危、勇於救人的“托舉哥”身後,人們看到了閃耀在廣州街頭巷尾的人性光輝,看到了那些合力救人的一個個街坊;在歐婆婆“無人售報”15年的背後,人們看到了那些自覺投幣的鄰里鄉親。

  愛心需要呵護,誠信需要土壤。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從1990年至今,已表彰了4369名見義勇為的先進人物,因而才涌現出了類似“托舉哥”、“凌志哥”等“好心路人”。事實上,廣州在制度幫扶方面,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呵護愛心機制,如向生活困難的道德模範發放補助金、慰問金,建立關愛道德模範的社會機制;大幅提高見義勇為獎勵基金,並幫助解決就業,讓好人有好報,讓英雄流血不流淚……這些長效機制不但在社會上形成了崇尚道德模範、關愛見義勇為英雄的良好氛圍,也激勵了普通市民“勿以善小而不為”、爭當平民英雄的道德善舉。

  而歐婆婆的“無人售報亭”則告訴我們,鄰里“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是建立新型城市化“幸福社區”的前提和基礎。隨着社會進入到“陌生人社會”,以前靠“熟人情感”維繫的單位大院式、村落式社區,遭遇了新型人際關係的挑戰。如何維繫新社區之間的人際交往,必須繼續發揚“誠信互助”的精神,讓社區不再是下班後回家睡覺的場所,而是鄰里街坊情感交流、互助互信的大家庭,是幸福和愛心長駐的溫情港灣。

  “守望相助,共建幸福社區”是建設幸福廣州的重要着力點之一。只要每個人都把“舉手之勞”當作日常生活的常態,以“小善”積累“大善”,就會有一個個的幸福社區相繼出現,幸福廣州、幸福廣東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熱詞:

  • 托舉
  • 托舉哥
  • 愛心
  • 凌志哥
  • 社會風尚
  • 模範
  • 社會機制
  • 優良傳統
  • 1990年
  • 先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