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生物資源如何變異為污染困境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5日 0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鄭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生物資源如何變異為

  污染困境

  “野火燒不盡”,這可謂秸稈焚燒屢禁難止的最好寫照。早在1999年,原環保總局就發佈了《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環保部在秸稈焚燒季節,發佈遙感監測數據,指導各地“禁燒”工作,也有近十年的歷史。但近幾年來,在小麥主産區,麥收季節仍是遍地點火。秸稈焚燒導致的煙霧乃至灰霾,年年如期而至,直至造成嚴重空氣污染事件。(6月13日《南方都市報》)

  不可否認,一些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空氣質量確實已經脆弱到了經不起任何擾動的地步,而大面積秸稈焚燒又為整個環境的容納能力增加了難題。秸稈焚燒,可謂屢禁屢燒。“火點”在多地蔓延,攜帶大量秸稈焚燒污染物的氣流,隨風而動,在城市上空形成駭人的“黃霾”天氣。一項研究則表明,秸稈焚燒可能導致空氣PM10、PM2.5中蛋白質含量增加,這類物質組成的“大氣氣溶膠”,可能成為過敏源或者傳播疾病的載體。

  秸稈是什麼?應當説其本身並不是污染物,而是一種寶貴的生物資源。對於農民而言,燒還是不燒,這是個問題。難説焚燒秸稈者就有點火焚燒的偏好。農民燒秸稈,主要是緣于自身的利益。一些地方,一到麥收季節,地裏的秸稈只能燒掉,這是因為,“其他的辦法要麼太費事,要麼太費錢”,農民對成本形成的承受能力有限。

  農業部一位專家表示,目前我國仍沒有切實可行的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體系,秸稈的處理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禁燒,也不能放任亂燒。這話聽起來有些道理,實際上卻是似是而非,對如何處理秸稈資源不得要領。

  靠“堵”無法阻止處處點火,靠“疏”又方法有限。這正是秸稈處理問題的癥結所在。一切由此展開,又由此而收攏。

  只要是有農業發展的地方,就會産生秸稈資源。丹麥是世界上首先使用秸稈發電的國家,農民收穫糧食後,把秸稈賣給電廠,由於和煤、油、天然氣相比,秸稈成本低、污染少,可稱得上電廠最划算的一筆買賣。此外,秸稈燃燒後的草木灰還可以無償地返還給農民作為肥料。秸稈在美國的用途很廣,可用作飼料、手工製品等,有的地方還用來蓋房,將整捆的秸稈高強度擠壓後填充新房的墻壁。而有關秸稈與纖維素乙醇的提煉問題,則是秸稈綜合回收利用的最新發展。

  同是秸稈,在彼處是可再生生物能源的一個重要來源。在此地,由於匱乏對之處理的思路和方法,卻成了向左和向右都走不通的難題。秸稈作為一種綠色資源,所增益的應是低碳經濟及人們的綠色生活,而不該變異為危害眾人生存質量的“黃霾”。可以説,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某種惰政造成了秸稈資源處理上的尷尬。“黃霾”來了,就手忙腳亂地去禁燒,為什麼不能想方設法,及早著手,把秸稈資源加以綜合利用?秸稈資源化利用成本高,是怎麼高上去的,能不能降下來?

  循環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秸稈可以循環成黃金,也可循環成“黃霾”。思路決定出路。可以説,只要有了地方政府的勤政、善作為,就會有秸稈資源的有效利用,反之,就會有“黃霾”天氣年復一年的出現。處理好秸稈資源問題,向左或向右,就看怎麼去做。 今 語

熱詞:

  • 變異
  • 綜合回收利用
  • 秸稈資源
  • 生物資源
  • 火點
  • 南方都市報
  • 農民
  • 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
  • 大氣氣溶膠
  • 秸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