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漢學研究新動向:《夷夏先後説》問世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5日 0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6月14日電(記者 汪永基)易華博士新著《夷夏先後説》新近問世,諸多學者的紛紛點評,北京大學教授羅新在微博中評價為近年來最具特色的上古史讀本,專博兼顧,更新學界對中國上古史的認識。

  《夷夏先後説》以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夷夏東西説》論據內容為起點,分別從歷史人類學、考古人類學、體質人類學、語言人類學進行了反復論證,系統地證明夷夏不僅有東西之分,而且有先後之別。史學文獻中的夷族為東亞土著,創造了東亞新石器時代定居農業文化;夏人西來,傳播了青銅時代遊牧文化。夷夏結合與轉換開創了中國歷史,形成獨特東亞民族文化傳統。

  美國著名漢學家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梅維恒認為,《夷夏先後説》開拓了漢學研究新領域,應用了新方法,提出了新見解,體現了漢學研究的新動向。梅維恒指出,易華博士提出的早期東亞文明演變動態概念這一新觀點雖頗具爭議性,但極有説服力。總體論證充分有力,並將在此後的很多年內推動該領域的研究。這是迄今為止研究早期中國與其他歐亞文明互動的最重要的論著之一。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海洋認為《夷夏先後説》觀古今于一瞬,視地球為小村,從人類遷徙的大背景透視夷夏關係。一是對傅斯年《夷夏東西説》和近年的夏商周斷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做出了實質性的批判繼承和創新展開;二是從人類學角度提供了解構大漢族主義、少數民族消亡同化論、民族主義迷思的諸多創新論點;三是在妥帖處理中國文化本土起源與外來傳播“兩説”關係的基礎上,對中國文化緣起和中國人認同提出了新説。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鄧聰指出,《夷夏先後説》一書最重要的意義是把中國的文明因素,再重新系統地置於歐亞大陸的體系中考慮探索,這是中國與世界考古學融合的嘗試,趨同於21世紀世界考古學領域共同的學術方向。

  易華博士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從事遊牧與農耕民族關係史研究,曾以《青銅之路》《堯舜與炎黃》《北疆通史》等論文著述的個性創新觀點受國內外學界關注。

熱詞:

  • 漢學研究
  • 歷史人類學
  • 民族關係史研究
  • 本土起源
  • 夷夏先後説
  • 夷夏東西説
  • 易華
  • 傅斯年
  • 新方法
  • 堯舜與炎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