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某團指揮員掌握大批偵察裝備卻未想到自主偵察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4日 1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戰士報 6月8日

  沉默?靜默?5月20日,在某步兵團營規模作戰單元實兵演練中,作戰籌劃階段看到的短暫冷場讓記者非常好奇,原來指揮員們還在等待上級導調部門分發情況,遲遲不敢定下決心。現場指導的某摩步師師長林火茂搖搖頭:明明裝備了無人偵察機、雷達等信息化程度較高的裝備,卻不能在第一時間想到自主偵察,這真是上了信息化的“動車”卻還在等機械化的“車頭”帶!

  動車?車頭?面對記者的疑惑,林師長解釋道:這可不是我的原創,是軍區領導的思想。過去我們常説,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現在動車採用分散動力,並不是完全靠車頭帶動。同樣,信息化條件下分隊戰術訓練不能採用過去那種以戰役訓練帶動,逐級合成的訓練模式,比如營規模作戰單元已具備自主偵察、自主制定戰鬥決心、自主協同的功能,就是要能獨立遂行作戰任務。如果把每個單元比作一個有動力的車廂,只有每個模塊都發揮出各自的“動力源”作用,才能有效發揮集成力,形成新質戰鬥力。

  林師長還隨口舉出幾種現象:

  ──換“標簽”不換“湯藥”。雖然名義上從營戰術訓練變成了營規模作戰單元演練,也按要求編了指揮控制、情報偵察、火力打擊、通信聯絡、後裝保障等戰鬥模塊,但在實際訓練中,還是按建制班排組訓。

  ──換“道具”不換“腳本”。組織分隊戰術訓練時,雖然擺上一些信息化武器平臺,但基本還是沿襲命令式,“上導下演”多,“上下互動”少,單向執行,沒有實現信息流互聯互通。

  ──換“裝備”不換“思路”。一些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主戰崗位由士官擔任,這些士官熟悉裝備的戰技術性能,本應具備一定的訓練話語權。但部分分隊指揮員還是遵循兵教官的思維,“官大説了算”,導致戰術訓練中信息化裝備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受傳統觀念、習慣做法和思維定勢的影響,有的人站在信息化的門檻前觀望徘徊,有的人身子已進入信息化時代,腦袋卻還停留在機械化時代。”團政委高好良告訴記者,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主觀原因在於官兵的信息化理念樹得不牢,思維觀念沒有隨著武器裝備的更新而升級。

  為了把分隊指揮員真正推進信息化 “動車”,該團嘗試推開 “基於系統分佈指揮、基於態勢快速決策、基於戰況自主協同”的指揮方式,減少層級指揮,縮短指揮流程。實兵戰術訓練中,他們還增設班組編組作業訓練內容,通過 “條件誘導、情況研究、行動檢驗”,使班組成員能夠自主研判戰鬥情況、自主研究行動方案、自主設計行動內容、週密準備物資器材、精密組織協同演練,提高班組成員的戰術素養和戰鬥準備的精細度。為提高營規模作戰單元各級指揮員的組訓能力,他們組織對營連指揮員集中進行理論培訓,並及時調整、充實各兵種分隊專業培訓內容,加大交叉訓練力度,以多兵種組成全新的作戰模塊,把逐層訓練轉為集成訓練,按作戰編成在聯合對抗訓練中增強其能力素質。在隨後的演練中,導演部不設預案,隨機顯示 “敵”情,有意識地強化鍛鍊各級指揮員適應戰場態勢自主組織戰鬥行動的能力,變“坐等情況”為“見招拆招”,錘煉指揮員在信息化戰場上的隨機應變能力。(余繼榮 汪尚建 《戰士報》記者 吳鳳祥)

熱詞:

  • 指揮員
  • 裝備
  • 偵察裝備
  • 動車
  • 摩步師
  • 車頭
  • 戰場態勢
  • 戰術訓練
  • 作戰任務
  • 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