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華僑報:日本力倡“災區旅遊”具特殊意義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3日 1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6月13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13日發文説,“3 11大地震”已經過去一年有餘,雖然整個日本正逐步走出震災陰影,但東北地區的重建工作依舊顯得遲緩。在這種情況下,提倡災區旅遊具有特殊意義:可讓災區人民感到來自外界的關愛;可為災區重建提供了一種思路和方式;並可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遺産。

  文章摘編如下:

  一輛輛“觀光巴士”開進災區,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親眼目睹大海嘯洗蕩後的街區,專心聆聽當地災民的現場講解,真切感受世紀大災難發生時的驚心動魄。在如今的日本東北三縣,這樣的場景已經越來越常見。今年“五一”黃金週期間,由日本鐵道公司(JR)等單位聯手籌辦的大型觀光活動“重建支援巴士之旅”和“講述巴士”成為一項最熱門的旅遊項目。遊客乘興而至,滿載而歸,不僅通過購物為災區捐了款,也收穫了一份特殊的心情。

  “3 11大地震”之後,日本政府一直試圖通過振興災區旅遊實現地區重建。為此,日本政府採取了多種形式:放寬赴災區旅遊的簽證限制、組團赴海外推薦、自行車愛好者穿越災區進行宣傳、微博營銷等。近日日本政府正式將“災區旅遊”寫入了2012年版《旅遊白皮書》,希望東北災區借鑒“神戶Luminarie”、石川縣“能登故鄉博覽會”和廣島市原子彈遺跡的經驗,利用“受災記憶”體現地區魅力,打造具有災區特色的旅遊品牌。

  “3 11大地震”已經過去一年有餘,雖然整個日本正逐步走出震災陰影,但東北地區的重建工作依舊顯得遲緩。在這種情況下,提倡災區旅遊具有特殊意義。

  首先,災區旅遊無論對災區民眾、遊客還是社會各界,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重要意義。對於災區民眾而言,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的陰影是他們心中很難撫平的一道傷痕,由此帶來的失去家人、失去住所、生活沒有保障等問題,只能愈發加深他們的不安和焦慮感。遊客的來訪,會讓他們感到來自外界的關愛,得到精神撫慰,進而重新鼓起勇氣迎接新生活。到來的旅客看到災區最真實的景象,既避免了不實猜測,也可以準確向外界傳達確切的消息,消除社會上的誤解,從而為提供援助鋪平基礎。

  其次,災區旅遊不但為災區重建提供了一種思路和方式,還為日本社會實現經濟振興提供了一條新途徑。地震發生的時間也許只有短短幾秒,但這瞬間的破壞力卻是巨大持久的,一座城市、一個地區的震後重建遠非一日之功,往往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何況,日本是一個資源較為匱乏的國家。災區旅遊可以就地取材,不一定非得大興土木,節約了人力物力,也為當地民眾就業提供了新的機會。而保存下來的受災遺址成為旅遊地,使“災區遊”成為風景遊、人文遊等旅遊方式之外的另一種選擇,未嘗不能夠以其別樣新穎的內容吸引眾多國內外遊客,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為“觀光立國”的國策做出貢獻。

  其實,打造災區旅遊項目不僅在於經濟振興,更在於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遺産。一是災區重建的經驗可供後人借鑒,再就是災區重建過程中凝聚的精神值得後人學習。遊客近距離感受的不僅是災區民眾的現實生活,還有災區民眾自力更生從廢墟上站立起來的不屈服、不言敗的頑強精神。小而言之,這些精神可以讓個人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大而言之,一個民族振興、壯大,更是離不開它。在這個意義上,災區旅遊的價值決不僅僅是帶來物質財富那樣簡單。(蔣豐)

熱詞:

  • 旅遊項目
  • 旅遊品牌
  • 日本力
  • 遊客
  • 3
  • 11大地震
  • 觀光立國
  • 觀光巴士
  • 旅遊白皮書
  • 黃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