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5545條已完成分類整理的“非遺”名錄、多項已建起傳承中心的“非遺”項目、率先在廣西制訂“非遺”保護規劃、傳承人制度的持續發展和不斷完善、柳州十佳民間藝人的年年評選、民族文化進入校園等舉措,得到了于6月29日來柳檢查指導的自治區“非遺”普查驗收組充分肯定。
驗收組認為,柳州市“非遺”普查工作,基本掌握了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的種類數量、分佈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與存在問題,還重點記錄了具有重要價值、瀕臨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此次普查工作採用文字、圖片、錄音、錄像等多種方式,全面、真實地記錄了柳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的現狀。調查工作結束後,還迅即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資料檔案及數據庫,並制定了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劃。柳州市的《普查工作報告》內容充實、質量很高。
驗收組還讚評,柳州此次的普查工作,將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成果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文化致富工程等中心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拉動旅遊經濟,實現了“非遺”普查和拉動農村經濟的雙豐收。比如在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八寨建立“柳州市侗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展示中心”,在柳江縣百朋鎮懷洪村下倫屯建立“壯族民俗館”,在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建立“長賴苗族鬥馬村”等等。(記者葉子、實習生沈珖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