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綜藝節目跟風現象嚴重 誓將娛樂進行到底(圖)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13: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今日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非誠勿擾》現場。

  今日早報6月8日報道 這幾年來,一茬又一茬的新綜藝節目正在被“開發”,而沒有折騰出名堂來的綜藝節目又悄然消失于形形色色的節目單中。

  “目前,綜藝節目主要是衛視與地面頻道的爭奪。”浙江教育科技頻道《美麗A計劃》製片人張捷説,衛視一般投入高,一期成本,可以抵一般地面頻道周播節目大半年的費用。地面頻道做的節目,雖説是小成本運作,但接地氣,參與感強。比如,我們最近在做懷舊主題:“那些年,那些歌”,讓大家來懷舊,成本低,收視率也不錯。

  作為最近爭議很大的 《非你莫屬》製片人,劉爽認為,現在是“遊戲”、“舞蹈”、“唱歌”、“相親”、“職場”,這幾大綜藝節目的天下。“基本上是流行什麼做什麼,這個是由市場決定的。當然,如果有一家電視臺另辟蹊徑,搞點不一樣的,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要是火了,那就成功了。”

  通常一個節目火了,各大電視臺都跟風而上,這個不能怪電視臺。“很多都是訂單式的,比如做一個廣告商贊助的節目,廣告商説,現在相親節目火,就要投相親節目,你也沒辦法呀,那就得開一檔相親節目。”張捷説,這樣一來,各種同類型的節目PK就在所難免了,淘汰是必然的。淘汰了,就要發展新節目,這也是大部分綜藝類節目生命力短暫的原因。

  美國著名媒體文化研究者尼爾 波茲曼,在成名作《娛樂至死》中指出,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現在,各個電視臺的綜藝節目,誓將娛樂進行到底,只是“面具”各不相同。

  目前的綜藝節目,有原創的,也有引進的。

  這種購買國外節目模式,跟去菜場裏買菜一樣,也很可能會看走眼,水土不服的節目也挺多。

  原創類的節目,“本土化”的元素更為重要。“浙江教育科技頻道這個月做的主持人唱歌比賽,2010年做的主持人訓練營。”張捷説,這幾個活動,收視率都很高,原因在於她們都是觀眾熟悉的本土明星,關注度高。

  觀眾喜新厭舊,跟談戀愛一樣,新鮮過去了,就可看可不看了。目前,《非誠勿擾》、《快樂大本營》、《我愛記歌詞》,這幾個內地成功的綜藝節目,收視率還比較高。“這幾檔節目堅持了下來,但內部卻一直都在調整,你看現在的《我愛記歌詞》跟以前相比也大變臉了。領唱也有變化,節目設置也更新了,沒有新變化,是很難活下來的。” 張捷説,綜藝節目之間的PK其實是很殘酷的。

  劉爽更是把綜藝節目當電視連續劇來做。“我沒把它當電視欄目做,而是當無腳本電視系列劇做的。很像那種肥皂劇結構,有明確的人物關係,每個求職者有自己的故事,他們是流動的部分,而老闆和主持人是相對穩定的。”

  劉爽是學編劇的,崇奉12原型理論,所有人的行為和思維模式,都可以在12原型中找到對應的人格角色模式,如統治者、魔術師、追尋者、破壞者、天真者……所以設置了12個老闆,每次總有三四個有強烈的原型特點。當主持人、老闆、求職者被放在一起,他們之間自動會産生化學反應,産生內容並衍生發展。

熱詞:

  • 綜藝節目
  • 綜藝類
  • 跟風現象
  • 相親
  • 唱歌
  • 快樂大本營
  • 遊戲
  • 舞蹈
  • 非誠勿擾
  • 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