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浙江海寧:皮影戲有了“80後”大學生傳人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12: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杭州6月8日電(記者李淩婭余靖靜)後繼乏人是中國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所不得不面對的“苦惱”。然而在浙江海寧,隨著地方政府的推動,一批高學歷的年輕人正在主動靠近皮影戲,立志成為這一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後繼者。

  海寧皮影戲始於南宋,是江南皮影戲的典型代表,自2006年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後,又于2011年作為“中國皮影戲”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在鹽官鎮老街上的海寧皮影戲館後臺,記者遇到了25歲的女生趙力,她剛和三位師姐、師弟們配合,為馬來西亞的遊客團表演了一齣皮影短劇《鬧龍宮》。

  趙力2010年從浙江師範大學琵琶專業畢業時,正值老家海寧市文化局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招收皮影戲學徒。良好的音樂素養和優秀的筆試成績,使她在選拔中脫穎而出,拜師79歲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二男,半天整理皮影戲資料,半天學習表演。

  “之前對皮影戲了解不多,報考時覺得專業還算對口,而且有事業編制,比較穩定。”趙力告訴記者,走近皮影戲後才知道,看似簡單,實則奧秘無窮,她逐漸喜歡上了這門古老的藝術。不過皮影戲入門易、精通難,雖然“入行”已經兩年多了,但現在她還只能擔任配角,“很多老藝人都是一輩子邊演邊學。”趙力説。

  當地政府為了保護非遺,每年會給像趙力這樣年輕的非遺“學徒”6000元補助,外出演出還有80至100元的演出補貼。儘管如此,她的年收入也就徘徊在2萬元左右。

  “非遺那麼珍貴,如果每個人都不去保護,那麼海寧皮影戲可能就沒有了。”趙力並不介意收入,她説,“只要國家重視,這份工作還能維持我的生活,我就會做下去。”

  記者在斜橋鎮拜訪另一位皮影國家級傳承人、78歲的王錢松時,偶遇了與趙力同齡、同批被海寧市文化局“招募”的徐蘆燕。這位畢業于浙江傳媒學院動畫學院的姑娘,主攻的方向是皮影影偶的製作。

  在王錢松的家中,徐蘆燕和其他師姐師兄有一間專門的工作室。面積不到10平方米,墻上挂滿了各種剪紙作品,窗戶正對著的小院子裏種滿了花草,書桌旁堆了一疊製作皮影影偶的原材料。

  每天8小時,徐盧燕都在這裡。“從剪皮、晾幹到填色、縫製,做完一個影偶大概要一兩天時間,經常連著坐好幾個小時不動,需要有耐心。但一旦完工,我就有很大的滿足感。”從小喜歡畫畫的徐蘆燕説起皮影製作頭頭是道,“譬如挑選做皮影的牛皮,厚度要適中,太薄了表演時不方便,太厚加工起來費勁。”

  來做皮影戲“學徒”前,徐蘆燕曾在廣告公司工作過,但覺得自己的思路受限,不能自由發揮,她並不開心。然而面對皮影戲,這位一貫喜歡自由創意的姑娘卻抱持著“敬畏之心”──她説:“對於古老藝術的傳承,如果急於創新,可能會失去皮影戲的精髓,我覺得還是應該先傳承後創新。”

熱詞:

  • 海寧皮影戲
  • 80後
  • 浙江傳媒學院
  • 浙江師範大學
  • 學徒
  • 大學生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趙力
  • 敬畏之心
  • 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