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僅靠降息還很難保“穩增長”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1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自6月8日起,央行下調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時擴大了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浮動幅度。這是央行三年來首次降息,考慮到今年前半年已經兩次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中國實質性的量化寬鬆政策隱然成型。然而,值得提醒的是,不斷放鬆的貨幣政策並非是當前宏觀調控的最優選擇,因為這並沒有“精準”地瞄向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去年一季度至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出現了連續五個季度的下滑。再加上外部經濟形勢變化,未來的經濟走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而出現“硬著陸”的風險也在增強。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貨幣政策開始悄然鬆動,今年兩次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就已經釋放出近萬億的貨幣總量。可以預計,經過此次降息,對銀行的貸款需求無疑會大大增加,市場上的流動性將更為充足。

  但問題恰恰就在於此。從根本上來講,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難題在很大程度上並非是由於缺少貨幣流動性所導致。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貨幣需求作為一種引致需求,主要取決於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對未來的預期,而目前中國大多數實體經濟的盈利現狀令人堪憂。以上市公司為例,今年一季度,非銀行上市公司的整體凈利潤下滑幅度已擴大至15.18%。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廣大非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可想而知。而商務部的統計則表明,我國加工製造業出口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尚不足2%。降息固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實體經濟的債務成本,但和稅負成本、勞動力成本等相比,只佔很小一部分。其結果,在實體經濟盈利狀況不佳的情況下,降息引發的新增流動性更可能演變成投機資金,成為衝擊房價、農産品價格進而誘發通貨膨脹的不穩定因素。

  另一方面,經濟結構的失衡導致發展方式遲遲得不到實質上的轉變。中國是典型的投資驅動型發展模式,投資過度導致的重復建設嚴重、地方債務沉重等問題日漸突出,而消費不足的“短腿”始終得不到有效地彌補。放鬆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增量資金,更多地流向了投資而非消費領域,只能使得國民經濟更倚重投資驅動,“重重輕輕”的結構失衡更為突出,轉變發展方式的目的無法實現。

  因此,僅靠降息是不能實現當前維護經濟穩定增長目標的。也就是説,如果不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失衡矛盾和企業發展中面臨的盈利能力不足問題,那麼寬鬆貨幣政策的後果只能是更高的CPI和更高的房價。因此,貨幣政策必須配合財政政策(如減稅)和收入政策(提高居民收入的GDP佔比),以及市場體制改革(打破壟斷以擴大民營企業盈利範圍),儘快形成科學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才能取得穩增長、保民生的真正實效。

熱詞:

  • 存貸款基準利率
  • 增長目標
  • 實體經濟
  • 房價
  • 央行
  • 地方債務
  • 準備金率
  • 增量資金
  • 盈利能力
  • 銀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