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滇劇興衰:至1963年雲南省已有27個滇劇團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滇劇興衰

  ■ 豆稚五

  在雲南傳統文化藝術的大花園裏,滇劇可算是一朵艷麗的山茶花,深受民眾喜愛。遠在清道光年間,昆明已有專工滇劇的戲班。至光緒時期,昆明市區較穩定的職業戲班,就有泰洪班、福壽班、福升班、慶壽班等4個。郊區還有牛街莊班子,官渡馬村鄉班子,呈貢鬥南村班子。到光緒中期,在昆戲班增至5個,每班約五六十人,出現了名伶輩出,行當齊全,演出活躍的局面。除了戲院演出,廟會戲、堂會戲也頗盛行,從春至冬,有關帝會、龍王會、太子會、城隍會等極為熱鬧的廟會。堂會戲則是官府或富豪人家在祝壽、喜慶、宴客時舉辦的內堂戲。此外,茶館裏也普遍有滇戲演出,這種演出不化粧,無做工,只清唱,稱為“板凳戲”、“打亂彈”、“打圍鼓”等。茶館演出,除有專業演員外也有票友參加,鑼鼓一響,經常滿座,茶客既能聽戲,又能喝茶。城裏城外,有滇劇清唱的茶館隨處可見。

  到了清末,省會昆明之外,蒙自、個舊、文山、保山、大理也相繼有專業劇團演出。

  上世紀20年代後,滇劇又得以發展,先後出現了雲華茶園、群舞臺、丹桂茶園、天樂茶園、榮華茶園、大觀茶園等幾家專業戲園。開設在龍井街兩湖會館的群舞臺,實力雄厚,最為興盛,有伶人七八十人,每日演出日、夜兩場,座位分甲、乙、丙三等,票價四角、三角、一角,軍人減半。由於群舞臺老闆與當時政治人物關係較密,每逢唐繼堯生辰,都會被接到五華山演出,老闆羅香圃被稱為“都督小旦”,頗受當局青睞。

  群舞臺名角甚多,省內有聲望的演員,大多效力於此,稱得上是名角如林,流沠紛呈。午場上演的大戲有《列國》《三國》《封神》等,夜場則多演名角的拿手好戲,戲碼硬、劇目多,很少重復。

  抗戰時期,龍雲將滇劇視為“滇粹”,成立官方主辦的“滇劇改建社”,扶持滇劇發展,繆雲臺任主任理事,陸崇仁任主任監事。

  滇劇藝術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音樂唱腔分為舞蹈、胡琴、襄陽三個系統,悅耳動聽。表演形式以寫意與寫實結合,通過程式化表演塑造人物,表現生活。眾多名演員在畢生的戲曲實踐中形成了眾所公認的流派。如老生行當中以栗成之為代表的栗氏唱腔,遒勁蒼涼,韻味濃厚,能恰如其份地表現齣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拜月賜環》中的王允,《七星燈》中的孔明,行腔舉止十分傳神。抗戰期間西南聯大的梅貽奇、張伯苓、蔣夢麟、劉文典等諸先生常到戲院觀看栗氏演出,並以杜詩“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書聯相贈。1949年冬,京劇名家馬連良來昆演出,稱栗成之為“滇劇泰斗”。

  新中國成立後,滇劇有了新的發展,成立了雲南省滇劇院。至1963年全省已有27個滇劇團,人員達1300多人。一些傳統劇目經過整理煥發出光采,如當時省文化局局長楊明整理的《牛皋扯旨》《打瓜召親》《送京娘》等。同時涌現了一批優秀演員。滇劇曾多次晉京演出,1952年參加全國第一屆戲曲會演榮獲獎勵,首都報刊曾載文讚揚。《借親配》曾拍成舞臺藝術片,著名老生演員彭國珍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十年浩劫中,滇劇也遭受摧殘。

  改革開放後,滇劇再度復蘇。但如今與豫劇、黃梅戲等地方戲的發展態勢相比,滇劇仍須努力。

  (作者地址:昆明市滇池路銀海山水間)

熱詞:

  • 雲南省滇劇院
  • 演出
  • 滇劇團
  • 龍井街
  • 茶園
  • 戲班
  • 列國
  • 三國
  • 七星燈
  • 板凳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