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媒體稱我國高考焦慮現象源於就業焦慮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0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6月8日消息:高考前一天,微博上在傳一些帖子,“預測明天各媒體的新聞內容”,包括“考生遭遇堵車求助警察叔叔最終在開考前一分鐘抵達”、“考生忘帶准考證撿到者發微博最後在眾人愛心接力下送達考場”等等,當然,更少不了各種對高考作文的“吐槽”。事實上,如果有心人翻閱一下歷年來各地媒體在高考期間的新聞,還真少不了這幾樣。

  也在高考前一天,一位跑教育的資深記者發了一條微博,“明天要高考了,我咋比考生還焦慮呢”。雖然跑了多年教育新聞,但每當高考時節,他還是要為選題發愁。

  微博上的預測也好,記者的焦慮也好,都是因為高考在中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考依然是每年6月最熱門的話題,自然也是媒體的聚焦點,高考前一天微博上的另一個熱帖就是“安徽毛坦廠鎮:萬人空巷送考生”的圖片。

  而考生的待遇也日漸提高,根據媒體的報道,在北京,接送考生車輛不受限行限制,考生約出租車確保100%成功;在上海,公安部門主動為接送考生車輛提供通行便利,緊急情況下採取警車帶路護送、警車轉送等方式提供幫助……在高考這兩三天裏,考生儼然成了社會的寵兒、重點保護對象。

  如今的高考形勢和30多年前已“大不同”。報名人數連續幾年減少,平均錄取率提高,每四名考生中就有三名考生可以被高校錄取,使得“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句話失去了意義。

  以上海為例,高考報名人數從2007年的10.5萬人下降至今年的5.5萬人,幾乎少了一半,而根據人口曲線分析,預計上海高考生源下降趨勢將持續到2017年前後。

  另一方面,上海考生尤其是名校優秀生參加“洋高考”的比例不斷增長,根據《東方早報》的報道,上海的高中“四大名校”中,出國的優秀生的比例平均約10%~20%,高的甚至達到30%~40%。而“裸考生”(完全依靠高考成績入學的學生)則越來越少,“四大名校”今年高考“裸考生”均不到一半,其中上海中學“裸考生”只佔總考生數的27%。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傑近日在出席復旦大學的一次活動時透露,去年至少有一成上海學生放棄高考。

  既然上大學已經成了很平常的事,為何大多數中國家庭仍然把高考當成頭等大事,為何還有那麼多考生為高考拼死一搏呢?仔細想一想,高考焦慮症更多源於就業焦慮症。一個簡單的邏輯是,考不上大學就找不到工作,考不上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再仔細分析一下,則是源於對“好工作”的認識不同。中國父母普遍認為的“好工作”無非就是公務員、外企員工、大型國企員工,而能找到這些“好工作”的前提自然是考上一所好大學,至於工人、廚師、修理工,基本上不在考慮之列,所以高考也就變得無比重要。福建一個考點前,甚至有人拉起了“考過高富帥,戰勝官二代”的橫幅。歸根結底,大家看重的還是金錢和權力。如果,這個社會的價值觀看重的不再是金錢和權力,也許高考就是每年一次很普通的考試而已,那個時候,也許高考就真的沒有新聞了。

熱詞:

  • 高考報名
  • 高考成績
  • 高考作文
  • 好工作
  • 就業
  • 高校錄取
  • 上海市教委
  • 裸考生
  • 吐槽
  • 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