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集大成者成大器 十六大以來大科學裝置發展巡禮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7日 16: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9年7月17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順利完工並投入高能物理實驗運行。改造後的電子對撞機性能提高30倍,每秒鐘可實現碰撞1億多次,對撞亮度在一定能量區域內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加速器CESR所創世界紀錄的4倍。

  科學裝置是科學家的“武器”。無論是大科學裝置裏的“老大哥”北京譜儀,還是近年來赫赫有名的“上海光源”,在各自學科領域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大科學裝置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科技基礎設施。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國在一個又一個漂亮的突破中奠定了自己在國際科技界的一席之地。

  孕育

  中國的大科學裝置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從零開始,隨著祖國的強盛、隨著改革開放而逐漸發展起來。

  今天,當我們看到數十個大科學裝置屹立在祖國的南北西東,中國因此在多個世界前沿科學領域有了重要的地位,中國的科技競爭力大大增強,民族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中國大科學裝置的發展也曾經歷坎坷和風雨,幾代科學工作者為之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但最終迎來了輝煌。

  我國最早開始大科學裝置的建設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兩彈一星”計劃帶動下進行的,當時屬於“萌芽期”。“文革”時期,國內科學研究受到極大損害,但大科學裝置建設在中央的直接關懷下仍在孕育著新的發展,可以稱為“成長期”。改革開放後,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支持下,我國對大科學裝置的投入逐步有了較大幅度增長。從20世紀九十年代起,大科學裝置的建設進入了“發展期”,並逐漸深入到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輝煌

  2005年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科學技術的需求,國家對大科學裝置建設的投資越來越大,大科學裝置的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十一五”期間,國家相繼啟動散裂中子源、大型天文望遠鏡、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等12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在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和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的過程中,國家創新能力建設和科技進步將會對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及運行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預計“十二五”期間,國家在這方面的投資還會更大,項目會更多,大科學裝置的發展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萌芽期(20世紀五六十年代)

  “兩彈一星”、1.5米迴旋加速器、海洋綜合調查船、短波授時“326工程”等。

  成長期(20世紀七八十年代)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神光裝置(SGI)、合肥同步輻射裝置(HLS)、遙感飛機和遙感衛星地面站等。

  發展期(20世紀九十年代以後至21世紀初)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工程(HIRFL-CSR)、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EAST)、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上海光源(SSRF)等。

  快速發展期(2005年之後)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子午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結冰風洞、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地下資源與地震預測極低頻電磁探測網、國家農業生物安全科學中心等。

熱詞:

  • 大科學裝置
  • 上海光源
  • BEPC
  • 子午工程
  • 建設創新型
  • 科學發展觀
  • 海洋綜合調查船
  • CESR
  • 非圓截面
  • 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