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我國初步形成分區域、分作物的旱作農業技術體系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7日 16: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蘭州6月7日電(記者王衡)記者從7日在蘭州召開的全國旱作農業工作座談會上獲悉,我國近年來推廣集成了全膜覆蓋、坐水種、膜下滴灌、集雨補灌、機械深松等旱作農業技術,現已初步形成分區域、分作物的旱作農業技術體系。

  近年來,各地、各級農業部門和財政部門切實把發展旱作農業作為重大戰略舉措,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國已建設旱作農業示範區500多個、示範面積1000多萬畝。2011年,以地膜覆蓋、膜下滴灌為主的旱作農業技術推廣應用面積達4億多畝。

  據財政部初步測算,我國灌區平均每增加1斤糧食生産能力需投入4至6元,而在旱區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等旱作農業技術,平均每增加1斤糧食生産能力僅需投入2元,推廣旱作農業技術有很高的比較效益。

  一些省份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據統計,甘肅七年來累計推廣具有明顯抗旱增産雙重功效的全膜雙壟溝播技術4418萬畝,前六年累計增産糧食約320萬噸。陜西推廣地膜覆蓋、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集雨補灌等旱作農業集成技術,2011年增産糧食36.5萬噸,其中旱地玉米單産提高100斤以上。雲南在2009年以來遭遇連續三年特大乾旱的情況下,通過實施以地膜覆蓋為基礎的科技增糧措施,實現糧食連續三年增産,2011年糧食總産量達到1755.6萬噸。

  旱作農業重大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乾旱對農業生産的影響逐年減小,旱作區由原來的産量低而不穩變成了現在的糧食主産區。

熱詞:

  • 旱作農業
  • 全膜
  • 作物
  • 技術推廣
  • 技術體系
  • 旱作區
  • 地膜覆蓋
  • 集雨補灌
  • 增産
  • 玉米單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