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甘肅旱作農業技術取得新突破 全膜覆土穴播小麥長勢喜人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2日 1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繼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和黑膜馬鈴薯技術之後,甘肅省農技人員經過多年探索,又成功創新出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麥技術。2011年,全省全膜覆土穴播小麥秋播面積突破100萬畝。據甘肅省農牧廳調查,目前,全膜覆土穴播小麥一、二類苗比例達到98%,比露地小麥高10個百分點,長勢十分喜人,如後期無大的災害性天氣則穩奪豐收。

  全膜覆土穴播小麥技術,集覆蓋抑蒸、膜面播種穴集雨、留膜免耕多茬種植于一體,集雨保墑效果極其顯著,有利於旱作區小麥穩産增産。赴甘肅督導組認為,此項技術能在甘肅取得突破並得以推廣,主要得益於幾方面因素:

  一、不斷探索,突破技術障礙。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麥關鍵技術首先在天水市甘谷縣取得重大突破。甘谷縣是旱作農業大縣,年降雨量僅在400毫米左右,受乾旱少雨因素制約,小麥産量一直較低,平均畝産不足150公斤,2011年旱情嚴重地區甚至絕收。甘谷縣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嘗試小麥全膜穴播技術,但受播種穴與幼苗錯位、出苗率低、人工放苗勞動強度大等因素制約,發展很慢。2000年以來,有農民在封穴的過程中,發現膜上覆土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並且地膜應用可以從單茬增至3-4茬。當地農技部門在此基礎上認真總結,逐步改進,使這一技術趨於完善。和旱地小麥相比,全膜覆土穴播小麥平均畝産達到340公斤,畝均增産140公斤以上,增産幅度超過70%。

  二、增加投入,突破資金制約。小麥是甘肅人民偏愛的主糧,但長期以來單産一直徘徊不前,缺口較大。為了推廣這一技術,甘肅省採取“省裏拿一點、市縣補一點、農民出一點”的辦法,多方籌資、增加投入。全膜覆土穴播小麥,每畝需要地膜6-7公斤,其中省財政補貼1.5公斤、市縣配套1.5公斤,農民自籌3-4公斤。2010年秋冬種,省財政撥出專款300萬元,推廣面積達到30萬畝;2011年秋冬種,省財政撥款增至2800萬元,推廣面積增至100萬畝。

  三、創新裝備,突破推廣瓶頸。全膜覆土穴播小麥技術增産效果明顯,但涉及覆膜、穴播、覆土等多個環節,很多環節費工費時,影響了技術的推廣。定西市通渭縣百利農機公司通過試驗示範,研製成功了穴播覆土機,實現了覆膜、穴播、覆土、施肥、施藥一次完成,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耕作效率。省農牧廳大力推廣0.008毫米地膜,以解決普通地膜覆土後回收難、易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

  四、強化服務,普及關鍵技術。為切實提高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省農牧廳制定可行性技術推廣方案,培訓市(州)和重點縣(區)的農技推廣骨幹。市縣兩級農技推廣單位結合“科技三下鄉”、“陽光培訓工程”、“科技入戶行動”等,舉辦培訓班,通過現場示範、田間測産、請農民現身説法等多種形式,做到每村至少有1名技術&&人,每戶有1名技術明白人。(農業部赴甘肅春耕生産督導組供稿)

熱詞:

  • 全膜
  • 穴播
  • 覆土
  • 秋冬種
  • 長勢
  • 定西市
  • 旱作農業
  • 小麥産量
  • 技術推廣
  • 測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