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滿族舞劇《珍珠湖畔》30年變與不變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7日 14: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瀋陽6月7日電(記者 李克瑤)遼寧歌舞團的滿族舞劇《珍珠湖畔》近日將登上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的舞臺,這部滿族舞劇經過30年的成長再一次藝術昇華。

  遼寧歌舞團黨委書記燕雙介紹,20世紀80年代初,遼寧歌舞團創排的中國第一部滿族神話舞劇《珍珠湖》,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曾應邀在全國十幾個省份巡演,得到廣泛讚譽。舞蹈界很多人至今對《珍珠湖》的藝術魅力記憶猶新,特別是該劇中的舞蹈片斷“寸子舞”,流傳至今,已成為滿族舞蹈藝術表演中極具代表性的經典節目。

  30年後,滿族舞劇《珍珠湖》更名為《珍珠湖畔》,內容上仍以遼中縣珍珠湖為背景,以塔娜與阿克敦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謳歌了真善美。舞劇無論是情節、造型還是舞美,都充滿了濃郁的滿族風情。

  同30年前的舞劇相比,亮相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的《珍珠湖畔》可以説是全新的,無論是創作手法、舞蹈語匯、編排手法、場面處理、演員表現,還是燈光、服裝以及高科技的運用等,都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導演門文元運用多媒體手段,取消了以往以“幕”為主題的間斷式演出形式,用類似于電影疊畫的方式推進劇情發展。在開場橋段中首次嘗試通過獨特的LED展現方式,將觀眾們迅速帶進珍珠湖的美妙意境之中。當映在紗幕上的神鳥口銜珍珠向觀眾席俯衝而來時,神奇的3D效果,顛覆了人們對傳統舞劇的認知。

  同時,觀眾仍可以在《珍珠湖畔》中找回當年的影子。創作團隊堅持了具有鮮明傳統特色的滿族舞蹈、服飾、禮儀等民族文化元素。除了風靡一時的寸子舞,新舞劇中又增加男子群舞、嘎拉哈舞、雲霞舞、楓葉舞等具有滿族特色的舞蹈。門文元説:“好的珍珠不僅天生麗質,還要有工匠們精湛的打磨技藝。”

  《珍珠湖畔》的故事取材于滿族民間傳説,劇中服飾的旗頭、長衫、花盆鞋等,都是滿族特有的服飾文化符號。音樂以滿族民間音樂為素材,用大鼓、單鼓、大嗩吶、拍板為主奏樂器,具有鮮明的滿族音樂特色。劇中完美呈現了滿族婚慶禮儀,體現了滿族民俗文化特色,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存。

熱詞:

  • 珍珠湖
  • 舞劇
  • 珍珠湖畔
  • 滿族風情
  • 滿族舞蹈
  • 滿族特色
  • 歌舞團
  • 音樂特色
  • 變與不變
  • 藝術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