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毒地”佔耕地兩成 治理修復迫在眉睫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5日 13: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國“毒地”佔耕地兩成 治理修復迫在眉睫

  《全國土壤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將出臺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污染所導致的嚴重環境危害事件時有發生,並呈逐步上升趨勢。”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任官平今天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説,土壤治理與生態修復已成環保領域的重要任務。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人們對環境的關注,已從水擴大到大氣、土壤等。據統計,目前我國有2000萬公頃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約佔耕地總面積的1/5。其中,受礦區污染耕地200萬公頃,石油污染耕地約500萬公頃,固體廢棄物堆放污染約5萬公頃,“工業三廢”污染近1000萬公頃,污灌農田達330多萬公頃。

  在5月31日結束的2012年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與生態修復論壇上,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研究員説,“毒地”已嚴重制約我國土地的開發利用,對土壤資源可持續利用産生了巨大壓力,還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重金屬污染土壤導致的嚴重環境和健康危害事件也時見報道。如湖南等地的“鎘大米”,雲南曲靖鉻渣污染河流和飲用水水源地等。中國環境科學院固體廢物污染研究所所長、首席專家王琪説,我國先後有70余家鉻鹽生産企業,鉻渣簡易堆放,極易污染周邊的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

  據調研,鉻渣場地土壤中,劇毒六價鉻的含量可達10000毫克/千克,擴散深度超過15米;地下水中的六價鉻最高濃度達1417毫克/升;場地原有生産廠房建築物腐蝕嚴重,六價鉻含量高達6000毫克/千克以上。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透露,重金屬土壤污染的嚴重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使全面啟動全國範圍內土壤修復工作迫在眉睫。

  由環保部&&制定的《全國土壤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已進入國務院審批程序,該規劃預計將帶動産業總投資達數千億元。任官平説,國家發改委批准了“‘十二五’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將“土壤與場地污染治理與修復”列入“十二五”社會發展科技領域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指南。

  在修復技術方面,陳同斌説,目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有了初步進展。通過異位植物修復、完全焚燒等技術來修復已初見成效,在廣西環江等地運用後效果較好;環保部啟動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重大科技專項,技術研發和工程試點成為政策扶持土壤修復的“兩大抓手”。

  “從總體看,我國污染土壤修復決策已從基於污染物總量控制的修復目標,發展到基於污染風險評估的修復導向;技術上已從物理、化學修復,發展到生物修復和自然衰減,從單一技術發展到多技術聯合、綜合集成的工程修復技術;設備也從基於固定式設備的離場修復發展到移動式設備的現場修復。”任官平説。

  不過,陳同斌等專家也表示,我國土壤修復産業還面臨很多問題與挑戰:我國需借鑒國外經驗,但又不宜照搬;土壤污染修復産業發展戰略不明確,市場混亂;修復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産業鏈合作亟待解決。

  陳同斌説,目前,國內在農田污染土壤修復方面還幾乎是空白,用於農田污染土壤治理的植物及相關藥劑,國內僅有幾家公司擁有。由於農田土壤污染與食品糧食安全密切相關,“這一領域的未來市場很廣”。(記者李禾)

熱詞:

  • 耕地
  • 修復技術
  • 污灌
  • 飲用水水源地
  • 毒地
  • 十二五
  • 土壤污染
  • 工業三廢
  • 環保部
  • 鉻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