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光明日報:從機場更名“五糧液”反思功利綁架文化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1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四川省宜賓機場將搬遷並重新命名為“五糧液機場”的消息一經發佈,輿論譁然。公眾質疑的焦點是:一個機場乃至一座城市的名稱讓渡權,究竟屬於誰?如果一個“實力雄厚”的企業只需説服本屆政府,就能獲得一個機場的永久命名權,那麼一旦此舉與“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誰來為過失買單?

  一個機場的名字與一座城市的名稱一樣,具有含金量極高的識別功能,它是歷史與文化的沉澱物。對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當地人民而言,它不但是物理空間的家園,也是心理空間的精神家園。無論是家鄉父老還是客鄉遊子,想起它的名字,就生出歸屬感、尊崇感、榮譽感,它讓愛國主義變得可觸可感。由此可知,這些名字,絕對屬於公共資源,它的任何權利讓渡,必須得到全體人民的同意。任何一屆政府,在沒有得到人民贊同的前提下,輕率讓渡命名權,就是漠視民意。

  當地政府在“名稱讓渡”中是否獲得經濟收益?雖然我們尚無明確證據得知,但類似的例子足以引起高度警覺。某些部門打著改革旗號公然“創租”和“尋租”的惡性案例所在多有,將公共資源變成地方機構的利益,並且堂而皇之地追求利益最大化,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花招。

  即便是純粹的“體現政府對於當地企業的扶持與助力”,希冀通過企業冠名機場,強化品牌效應,實現所謂的商業價值最大化,也是極其短視的錯誤選擇。公共資源的利用只有建立在公眾普遍接受的基礎上,才能産生長遠的生命力,而商業品牌所蘊含的文化含量,極其有限,如何能夠媲美具有歷史積澱的地名?不要説是商業品牌,即便同是地名,一旦更名,也會傷及人民的感情,引來輿論洶洶。有些官員誤以為“行政區劃”是“行政官員”的分內事,卻不知已經遠遠超出了其權力範圍。亂用權力,將會加大人民與政府之間的間隙,甚至把人民推到自己的對立面。

  將民眾排除在公共文化決策之外,是對大眾文化權益的踐踏。宜賓機場改名事件,讓我們再次看到功利綁架文化、綁架歷史的現實案例。茲事體大,不要説筆者“上綱上線”,事件背後的種種推動因素,折射出有違科學發展觀的“典型誤區”,對於此事的深入剖析和評判,才剛剛開始。

熱詞:

  • 機場
  • 科學發展觀
  • 五糧液
  • 功利
  • 文化含量
  • 可持續發展
  • 創租
  • 尋租
  • 識別功能
  • 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