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遭遇梗阻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1日 0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海上風電第一期特許權招標到目前為止還沒核準,第二期何時招標到現在還沒消息。”在昨天舉行的“2012上海國際海上風電産業鏈大會”間隙,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接受記者採訪並作上述表態。

  2010年9月,國家能源局組織了江蘇省鹽城市海域4個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的招標,這是我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總建設規模100萬千瓦。此後,2011年6月,國家能源局官員又在南通召開的全國海上風電工作座談會上放風:能源局將於2011年下半年啟動第二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的招標準備工作,預計2012年上半年完成招標,總建設規模將在150-200萬千瓦之間。這兩次招標被視為我國海上風電時代來臨的標誌,並備受行業期待。

  但時至今日,距第一期中標已逾一年半,首期海上風電的特許權項目卻因為海域功能區劃不明、項目規劃變動大以及一些成本技術等問題而遲遲未能開工,更不用説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工作。

  對此,施鵬飛表示,海洋局對海上風電的基本思想是離岸越遠越好,但對投資方來説意味著成本更高,所以造成項目進展的反復。

  “原本以為第一期特許權招標的中標結果出來後就‘板上釘釘’了,沒想到‘板上的釘子還能再被拔出來’,因為成本有可能增加,相應的電價會不會調整?這些都還沒有定論。”施鵬飛説。

  記者了解到,在第一期招標時,山東魯能集團曾以0.6235元/千瓦時的價格拿下了兩個潮間帶項目中的一個,但該項目最終的海域使用卻較原規劃往深海處推進了15公里。由此,原本的潮間帶項目幾乎成為近海項目,成本將遠超當初規劃。

  同處江蘇的濱海、射陽和大豐三個項目因尚未通過核準而遲遲沒有開工。以大豐30萬千瓦近海風電項目為例,其面臨著穿越8千米珍稀動物保護區的問題,令審批過程進一步延長。

  “這些都需要各個省政府抓緊協調。按照目前這種進度,到2015年5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裝機目標都有些岌岌可危。”施鵬飛説。

  按照“十二五”能源規劃和可再生能源規劃,2015年,我國將建成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形成海上風電的成套技術並建立完整産業鏈。

  華銳風電(601558)首席戰略師胡渭昨日也向媒體表示,第一輪特許權招標後的項目進展的確緩慢,原因是部門協調不暢,而這對公司影響也較大,如一些原計劃生産的産品無法按時安裝。

熱詞:

  • 風電特許權
  • 風電裝機
  • 風電項目
  • 梗阻
  • 潮間帶
  • 國家能源
  • 可再生能源
  • 功能區劃
  • 能源局
  • 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