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國際化教育帶來什麼啟發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0日 1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推動課程變革“引進國際課程的目的,關鍵在於吸取其精髓,開展課程整合形成一套中西融合的課程。”七寶中學校長仇忠海説。

  上海中學從1993年開始開設國際部,引進了IB、AP等多種國際課程。在校長唐盛昌看來,國際課程帶來的最大啟發是,“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盡相同的課程,為將來職業規劃和選擇提供現實的依據。”例如,IB課程就建立了“高選擇性”的課程體系,學生可以從196門課程中選擇3門自己喜歡的課程考試。這對國內高中課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上海師範大學劍橋國際中心主任張正之介紹,中心建立之初,針對A-level考試,僅開設了5門課程供學生選擇。從2009年開始,課程擴大至15門,效果非常顯著——2012屆畢業生共拿到900余張國外高校錄取通知書,涉及70余個專業。“國際化應該是文化的交融,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的將來。”張正之介紹,中心每年暑假組織學生走出去,參觀校園,預覽各專業特色,樹立較為清晰的職業目標。

  提升學習能力

  如今,不少學校通過結對姐妹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海外遊學及其他國際交流活動,開始了教育國際化的探索。“通過各種途徑加強溝通和了解,帶動的是更多觀念上的改變。”倪閩景説。

  格致中學校長張志敏認為,國際交流更重要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國際化,學習能力的國際化。每一學期都有一部分國外學生到格致中學開展課題研究。張志敏對一個英國女孩印象很深刻——她準備研究上海的地方音樂,研究計劃做得非常細緻。要探訪什麼地方,那裏有哪些點、哪些人可關注,甚至應該用什麼交通方式,都列得清清楚楚。“這提醒我們的學生,不能總是‘虛擬研究’,只滿足於在網上查資料。”張志敏説。從2011年開始,格致中學開設了海外課題項目,設立了美、英、法、德、日、韓和港、澳等17個國家和地區作為目的地,讓學生帶著課題前去完成。人文、環保、科技等各種研究方向,都可以。學校設立了基金資助貧困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走出去,看一看。

  鼓勵學生“多動”

  南洋模範中學于2008年與加拿大BC省教育部合作開發“加拿大BC省海外高中課程項目”,合作四年來,校長高屹認為,引入國際課程的目的,除了是為一部分學生提供一條不一樣的求學道路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給予國內教育以啟迪。從BC課程中,高屹發現了不少值得國內教育工作者借鑒的做法。例如,BC課程中,選修課所佔比重隨著年級升高而增加,學分從高一的8分,到高二的16分,增加至高三的32分;BC課程中,考試成績只佔總成績的20%,其餘80%由平時表現構成,其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實驗和課題完成情況都會影響分數高低,而在BC課程中,來自生活中的小實驗出現頻率非常高。BC課程的體育課也和國內現有課程有較大差異。在外國老師的課堂上,女生必須每節課跑4000米,男生會在下雨天被“趕”出教室踢球。學校還與附近各類體育設施取得聯絡,旱冰場、攀岩館等體育場館一應俱全。

  本報記者陸梓華馬丹

熱詞:

  • 教育國際化
  • A-level
  • 課程整合
  • 校長
  • 張正之
  • 高中課程
  • 格致中學
  • 國外高校
  • 學校
  • 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