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華西都市報:“高溫立法”,托起“體面勞動”的重量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8日 12: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高溫立法”,幾乎是媒體每年必談的“老話題”,卻總是無疾而終。而今,“暫行”了52年的防暑降溫措施,終於迎來立法曙光。近日,四部委聯合起草《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目前意見徵集已結束。意見稿規定,高溫天氣指氣象臺站發佈的日最高氣溫35℃以上的天氣;勞動者因高溫作業中暑可申請工傷;企業違反法規、危害勞動者身體健康的,可追究刑責。

  高溫環境與勞工處境的“斷鏈”,由來已久。炎夏酷熱,鳥獸藏匿,不少工人卻無法免於“被灼傷”,只能冒著生命被透支的風險,承受難言的煎熬。在烈日烤曬下,他們體感著法理厚薄、人情炎涼。與凜冽現實相襯的,是不可被忽視的人文常識:高溫之下,酌情停工、足額補貼,是尊重勞工權益的題中義,也是“體面勞動”的細則鏈結。若“高溫停工”、補貼總如紙上畫餅,權利只能是微如芥子。

  “六成市民不知高溫費”“環衛工熱死街頭”“高溫補貼每天2元”……此類亂象,映照著權利的淪陷。企業壓榨式管理、勞資博弈失衡,固然損害勞動者的權益;立法滯後,亦難辭其咎。要知道,在此之前,高溫下的勞動保護,可供參照的規章竟然是1960年制定的“暫行條例”。立法“窟窿”,在吞噬著工人的權利空間。

  “高溫立法”緩滯,並非火候未到,差的是決心。基於此,不難想見,當補漏式立法邁出步子,是怎樣的慰藉人心。儘管它只是遲到的關懷,可照樣是滋潤民心涸土的一抹甘霖。當高溫勞動保護,跳出“冒高溫、戰酷暑”的蒙昧階段,多了烙印著關懷的法理依撐,權利虧空與呼籲立法的“拉鋸”,才能漸次消弭。

  行將施行的防暑新法規,置於“不求速成,但求漸進”的視角下,無疑值得肯定。增量的“細小變化”,猶如立法完善的拼圖,能勾畫出文明演進的宏觀圖景。覆蓋人群從“部分行業擴至所有勞動者”、中暑視為工傷、標準細化防止鑽空子、首次明確可追刑責……這些善意規定,儼如“對症下藥”,打通著權利保障的“任督二脈”。

  高溫勞動保護,之所以總是疲軟,癥結在法規的“千瘡百孔”:此前的暫行條例,多側重防暑的技術措施,忽略了停工、補貼等軟關懷;針對的,只是冶金等特殊高溫作業的行業,其他室外施工行業成了“盲區”;粗線條的規約,給了企業鑽空的餘地;究責乏力,也讓違規成本過低。在此情境下,權利庇護只能是“紙面上的美好”。對權利真空的填補,體現了立法分寸的到位。在“恒”法之下,我們可期待,“高溫停工令”會避免成虛置,“違規企業黑名單”上不會徒留空白;規劃者“吹空調”與工人“汗流浹背”的霄壤對比,也會逐漸消減。

  當然,新法規與民意期許的銜接,未必就無縫:“可申請”“適當減少”等詞眼,在現存的勞資格局下,是否會淪為企業的自由裁量,依舊存疑;徒法難以自行,在監督懈怠的語境裏,執行力怎麼保證,不應是執法中的無解難題。“高溫立法”,應打上“高度關懷”的人文底色。補漏式立法更趨完善,“體面勞動”才會照進現實,為尊嚴“鍍金”。

  (相關報道詳見本報5月27日05版)

熱詞:

  • 高溫補貼
  • 體面勞動
  • 立法完善
  • 高溫環境
  • 高溫天氣
  • 高溫立法
  • 暫行條例
  • 斷鏈
  • 鍍金
  • 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