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京報:能否讓孩子做“在路邊鼓掌的人”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8日 10: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孩子年少時,父母對他們寄予厚望,讓他們學這學那,但孩子實在難以承受,於是父母很失望,家庭很焦慮。最後無奈地接受“不成才”、“就是一個普通人”的現實。而為了得到這個結果,父母和孩子已經拼得遍體鱗傷。

  “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網上一篇《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的短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但這篇短文,説的其實是很基本的道理——每個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選擇,不要逼迫他們成龍成鳳,逼迫的結果,其實大多孩子也不能成龍成鳳,倒是最終讓他們的人生充滿不堪。

  不是嗎?我們很多家長,從小就給孩子樹立遠大理想,讓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模式奮鬥,要他們長大後當官發財,做科學家、文學家,可最終大官的官位只有那麼一些,富豪榜的TOP100,也就100位,至於科學家、文學家,也是鳳毛麟角,根據基本的常識,絕大多數人會成為“普通人”,要麼服務員,要麼開出租車,還有的會當清潔工。

  很多家庭的故事,情節很雷同,基本上是孩子年少時,父母對他們寄予厚望,讓他們學這學那,但孩子實在難以承受,於是父母很失望,家庭很焦慮。最後無奈地接受“不成才”、“就是一個普通人”的現實。而為了得到這個結果,父母和孩子已經拼得遍體鱗傷。

  其實,不少家長已經清晰地認識到,無論如何,整個社會只有10%的精英,何苦要求孩子不切實際地爭取成為10%呢?所以,他們倡導個性化教育,發展孩子的個性和興趣。數學學得好是人才,做手工做得好也是人才。

  在許多國家,沒有像中國一樣的升學考試製度,中小學的教學就實行學分制,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包括允許不選高難度的數學,而學習音樂、美術、手工、烹飪;在這些國家,也沒有太大的行業差別,不管從事什麼工作,每個人享有的社會福利是一樣的,用我們的話説,就是勞動沒有高低貴賤。在一家賓館做廚師,與在哈佛大學做一名教授,得到的社會尊重是一樣的。大家毫不掩飾對自己工作的喜愛,哪怕是做一名園丁。

  大多數家長不願意讓孩子成為“普通人”,是因為普通人在社會上意味著地位低、得不到足夠的尊重。或是因為“面子”,我們渴求別人對自己的精彩喝彩,卻忽視了做最好的自己。所以,對於這篇短文,也就止于“共鳴”與感慨,感慨之外,還是繼續送孩子上特長班,要孩子考各種證書。90%的孩子的快樂就被這樣葬送在追逐10%的成功幾率中。(轉自新京報,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熱詞:

  • 做最好的自己
  • 普通人
  • 京報
  • 共鳴
  • 學分制
  • 不成才
  • 面子
  • 家長
  • 科學家
  •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