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山東沾化幹部駐村包村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7日 08: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走在山東沾化鄉村的大街小巷,潔凈的道路兩旁各色花卉競相開放,生機盎然。給沾化農村注入生機活力的是正在開展的幹部駐村包村活動。

  今年,沾化縣以“政策進村佔陣地,感情進村促和諧,項目進村增收入,資金進村展新貌,文明進村樂精神”為目的,選派698名在職科級以上幹部駐村包村,其中124名幹部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不學蒲公英滿天飛,把情感融在棗鄉中

  農民怕被忽悠,幹部忌走形式。山東工商學院幹部陳雪輝剛到大高鎮孔家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時,總感到村裏老老少少用異樣的眼光看她,眼神裏存有疑慮。

  “這閨女剛來時,俺覺得下來也就是擺設,能做啥?能在這裡呆幾天呀?也就是‘鍍金’。”村裏的老黨員孔清河説,“沒想到,她一來就沒把自己當外人,走村串戶,把村裏各家各戶家裏家外的事摸了個底朝天。”

  “帶著感情與群眾交流、講政策、出思路,我們的工作就容易開展,問題就容易解決,工作就能落到實處……”這是陳雪輝駐村工作日記中的話。

  “汽車輪子把幹部與群眾的距離跑遠了,兩條腿把幹部與群眾的距離走近了;一部手機打不通幹群之間的心路,雙腳才能踏平幹群之間的那道坎,面對面才能使幹群情越來越濃。”沾化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喬銘説。

  不怕鞋上沾泥土,把勁使在田地間

  富國街道馬家村連片的蔬菜大棚格外扎眼。大棚內,一人多高的秧苗上挂滿了頂花帶刺的黃瓜。

  原來的馬家村,風吹坷垃跑,滿地長荒草;花錢幹部墊,村裏窮得叮噹響。包村幹部張晉龍進村後,經過調研,組織群眾平整荒地,修溝挖渠,建起了30個蔬菜大棚,承包給村民管理,村集體每年增加了30萬元收入。

  “基層黨建邁一步,經濟發展跨一步,社會和諧高一拍。”沾化縣委書記賈善銀説出下派幹部包村的初衷。

  不做浮頭魚吐空泡,把事辦在群眾心坎上

  富國街道西劉村由於地處偏遠,一直沒有通上柏油路,群眾對此牢騷滿腹,説幹部不像話。包村幹部田同輝到西劉村,通過走訪座談,找到了群眾説“幹部不像話”的癥結。一聽説修路,村民積極響應捐款,並自願出工。道路開通那天,村民涌上街頭,敲鑼打鼓,比過節還熱鬧。

  “對村民來説,包村是否有成效,關鍵看生産條件是否改善了,生活是否方便了,切身利益是否更有保障了。”富國街道黨工委書記鄭同忠説。

  沾化縣在包村駐村工作中規定:“一人包村,‘全家’參與,包村幹部打頭陣,派出單位做後盾,各級部門都幫襯。”將城市資源高位嫁接到農村,集中精力解決群眾關心的“路、水、醫、學、住、電”等難題,讓群眾得實惠。截至目前,全縣包村幹部和派出單位為群眾辦好事實事780件,協調到位資金1596.6萬元。

熱詞:

  • 包村
  • 幹部駐村
  • 駐村工作
  • 山東工商學院
  • 沾化縣
  • 第一書記
  • 村黨支部
  • 馬家村
  • 蔬菜大棚
  • 西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