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場電影的沉浮 一次人文的探尋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7日 08: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魏德聖第一次看到邱若龍的《漫畫巴萊》,他僅僅把它當作一個熱血的故事。那時候,也許他腦子裏已經出現了好萊塢式的宏大場面炮火紛飛中,是300勇士浴血拼殺的身影。

  假如魏德聖一直停留在熱血的層面,並給《賽德克 巴萊》換一個更“國際化”的名字,或許這部電影在大陸的票房就不會遭遇滑鐵盧。畢竟,它擁有一個標準商業大片所有的全部元素:英雄、對抗、華麗的視效、血脈賁張的節奏。

  但當魏德聖走入賽德克族的深山,聆聽族人語焉不詳的口述,和一大堆歷史資料糾纏了兩年之後,卻陷入了一種沉思。

  “我連起所有的線索,卻越來越分不清,究竟誰是對的。文明是對的嗎?守護信仰是對的嗎?反抗文明是對的嗎?”最終,當魏德聖寫出《賽德克 巴萊》的劇本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繞到了一個終極哲學命題上:“我是誰?”

  於是,他用心拍了一個驕傲的電影。他讓看電影的人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爆米花,跟莫那 魯道、花岡二郎們一起痛苦地思索:我是誰?我該怎麼做?

  或許因為這點思索的糾結,讓魏德聖丟掉了大陸的龐大市場。因為,多數人進電影院,不是來深邃的。大多數人,寧可被無腦弱智的電影羞辱智商,然後快意吐槽。第二天又得面對飛漲的物價,思考著如何賺更多的錢,或嫁個有錢人。

  相比之下,魏德聖們更有自我審視的從容心態。

  也許是因為,他們已經浮躁過,迷失過,被衝擊過。

  魏德聖看過台灣電影的輝煌時代的尾巴,然後目睹“垮掉的二十年”,再然後,絕處逢生,“像在爛水溝裏開出了一朵花。”

  這是一抹足以燎原的絢爛。

  於是,在莫那 魯道和魏德聖的捍衛當中,我們試圖談談台灣作家對過往以及其對自我影響的追尋,還有已然被視為日常的淡然。

  拆除舊屋、拓寬道路,城市化中鄉村面目全非。這是台灣作家詹宏志的所見所聞。只是,如他,在轟然的變革中,人們尚且願意去看看自己內心我是誰,並且“一直保持著對傳統文化的尊敬之心”。

  所以,不少台灣的年輕人,可以因為喜歡畫畫而學美術,為了旅遊而到大陸留學,為了積累人生經歷而去打工……

  不過,這樣的生活,對我們的年輕人而言,尚有些距離。 本報記者 鄭琳

  作者:鄭琳

熱詞:

  • 魏德聖
  • 莫那
  • 賽德克
  • 巴萊
  • 魯道
  • 吐槽
  • 台灣作家
  • 漫畫巴萊
  • 商業大片
  • 哲學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