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血性賽德克,不必糾結于票房(圖)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05: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青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 娉

  5月10日上映的台灣影片《賽德克 巴萊》雖然獲獎無數、好評如潮,卻票房戰績不佳,由於宣傳不到位,不了解相關歷史背景的觀眾還以為這是個類似於人物傳記的外國片子呢。但是,它是導演魏德聖甘冒從此不名一文的風險,也肯把《海角七號》賺的錢全部投入的心血之作,就衝著這份真誠,我走進了影院。

  之前,看慣了熒屏之上那些千篇一律的抗日題材,我方的智勇雙全、正義凜然和敵方的弱智麻痹、不堪一擊是基本套路,英雄主義的崇高感幾乎是每個導演必唱的凱歌。即便有人劍走偏鋒,聚焦抗戰時期某個孤城裏的人性掙扎,也脫不開拿妓女説事兒的狹隘。

  抗日,在《賽德克》當中,不是一種旗號,而更像是一次質樸的歷史還原。因其更接近於原始的歷史史詩,才更加撼動人心。“如果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就讓你看看我野蠻的驕傲!”這樣具有強烈震撼力的臺詞,在所有歷經殖民者帶來的文明與苦難的民族中,大約是被重復了千百遍的嘶嚎。但是,魏德聖並沒有以一個衛道者的立場,在文明和野蠻的話題上指手畫腳,他在刻畫讚美台灣原住民為了守護自己的靈魂和祖神信仰而英勇抗戰的同時,也不惜筆墨地描繪了他們殘忍屠殺日軍婦孺的血腥。那些驍勇的部落勇士,因不願自己的孩子被日本人同化而放棄了二十多年的隱忍,但實際上,為了這場戰爭,女人甚至把還在啼哭的嬰孩扔下了山崖。導演的中立立場,使這樣一部敘述不偏不倚的電影更加發人深省:以幾乎註定要被滅族的代價,去進行一次靈魂的抗爭,究竟有沒有意義?戰爭於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

  筆者以為,這是近年來華語圈歷史類民族類題材中最好的影片,沒有之一。據了解,為了力挺該片,全國萬達院線堅持為《賽德克》安排一個廳的排映,尤其不錯過黃金檔的場次。萬達影視的發行經理表示,它是一部慢熱的片子,在口碑的影響力之下,會有更多的人走進影院。其實,魏德聖大約和明知會犧牲也義無反顧的莫那一樣,只是為了一次血性的表達。這樣一種有別於好萊塢式商業造夢工程的誠意之作,並不需要糾結于票房的多寡。

  另外還想説的一點是,影片敏感地觸及到的身份認同問題,相當出彩兒。賽德克族人達奇斯兄弟在日本人以夷制夷的政策下,接受日本文化熏陶,並供職日本駐當地警察部門,面對莫那“死後是進日本人的神社還是要去祖靈的牧場”的問題,他們無從選擇,只能被動地隨波逐流,以致最後無奈自殺。飾演花岡一郎(達奇斯 諾賓)的徐詣帆借此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人獎。其實,這種糾結普遍存在於殖民地社會。即使在當年的青島,也不乏類似的情境,只是這樣的故事素材,我們為什麼從來沒有觸及並善加利用?

熱詞:

  • 賽德克
  • 票房
  • 糾結
  • 血性
  • 影片
  • 導演
  • 莫那
  • 片子
  • 戰績不佳
  • 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