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拯救絨繡:絕學能否“續香火”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7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牛網電子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王志彥

  昨天一大早,15名職業女性走進浦東新區高橋鎮文化活動中心,開始了她們第一堂絨繡技藝培訓課。

  用絨線繡制出惟妙惟肖的圖案,是高橋鎮一項傳統民間技藝。而如今,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面臨失傳的尷尬。上海絨繡傳習所開設培訓班能否為絕學“續香火”,人們拭目以待。

  一針一線皆功力

  絨繡又稱絨線繡,即用彩色羊毛絨線在特製的網眼麻布上繡制出的一種工藝品。

  記者昨天走進位於高橋西街129號的高橋絨繡館,一幅幅絨繡作品宛如油畫般惟妙惟肖。一旁的工作室內,“繡娘”們正在飛針走線展示絨繡技藝。在展館的二樓中廳,陳列著《汶川的希望》、《永恒的夢幻──傑克遜》等多幅絨繡精品。

  “絨繡作品中,最難繡的就是肖像。”高橋鎮絨繡傳承人之一的許玉紅介紹説,絨繡分為普及品和精品兩種,以單色線為主的普及品一般初入門的人都能學會;但要繡制拼色作品,至少要有5年的功底;而人物肖像,沒有10年以上的錘煉,根本不可能繡出成功的作品。繡人物肖像須反復劈線拼線,才能讓肖像如照片般自然。通常,繡制一幅一平方米大小的絨繡作品,至少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如果是人物肖像,用時會更長。

  往日輝煌已不再

  絨繡曾在高橋盛極一時,甚至一度成為當地的支柱産業。從事絨繡工藝46年的許玉紅記憶猶新:“上世紀八十年代,高橋幾乎家家戶戶都做絨繡,所有絨繡作品全部出口海外。學生放暑假了靠繡一些絨繡普及品賺零花錢,附近農村的人也都以此為生。”

  如今,許多年輕人已不滿足於從事絨繡業的微薄收入,高橋鎮上只有少數幾傢俬營絨繡廠還在運營,但都不成規模。目前高橋鎮上6名大師級的傳承人中,最年長的一位已超過90歲,最年輕的一位也年近40歲。上海絨繡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正面臨著後繼乏人的困境。

  拯救絨繡在行動

  高橋鎮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拯救絨繡。去年,絨繡館在高橋老街開館,該館網羅了許多散落各地的絨繡精品,成為人們了解絨繡藝術的一扇窗口。據高橋文廣服務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産專管員王鹢翔介紹,高橋絨繡館開放後,參觀者中有不少人表示出對絨繡工藝的興趣,紛紛詢問哪可以學絨繡。“這讓我們有了開設培訓班的想法,上個月高橋絨繡傳習所揭牌,今天首期培訓班又開班,這些活動有助於人們重新關注絨繡藝術。”

  王鹢翔説,目前絨繡傳習所的老師和教材都已到位,高橋鎮上的絨繡傳承人、原東方絨繡廠的總工藝師,都將是培訓班的特聘老師。首期培訓班將以絨繡普及為主,“從中發現和培養絨繡藝術下一代傳人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熱詞:

  • 作品
  • 高橋鎮
  • 絕學
  • 繡制
  • 人物肖像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續香火
  • 傳承人
  • 傳習所
  • 汶川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