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如今絨繡工寥寥可數 上海絨繡面臨後繼乏人境地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4日 1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4月23日消息:上世紀80年代紅極一時的上海絨繡曾是高橋鎮上家家戶戶賴以生存的主業之一,所有絨繡作品全部出口海外。但如今,高橋鎮上從事絨繡工藝的人已寥寥可數。目前高橋鎮上6名大師級的傳承人中,最年長的一位已超過90歲,最年輕的一位也年近40。上海絨繡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正面臨著後繼乏人的尷尬境地。

  絨繡又稱絨線繡,即用彩色羊毛絨線在特製的網眼麻布上繡制出的一種工藝品,以色彩豐富、配色和諧、造型生動而深受歡迎,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從事絨繡工藝的人少,要培養一位大師級的絨繡工藝師就更難了。”高橋絨繡館館長陳根娣説,真正的絨繡大師除了要認真好學、肯鑽研,還要有一定的人文、美術功底和心理素養,這些都將影響到工藝師對絨繡作品的理解和還原。既要有一定的天分,也要有足夠的時間積澱,絕非簡單重復就可以。“當年和許玉紅她們一起學絨繡的人很多,但是很多人都失敗或轉行了,真正成為行家裏手的是極少數。”

  為了讓絨繡技藝能更好地傳承下去,上海絨繡高橋傳習所日前在滬揭牌,月底正式開課。從16歲進入當年的東方絨繡廠,許玉紅從事絨繡工藝已有46年時間。她花了8個月時間繡制的敦煌系列人物肖像作品《眷屬》,如今就陳列在高橋絨繡館內,是絨繡館的館藏精品。説起絨繡工藝鼎盛時期的情景,許玉紅記憶猶新:“那時候高橋幾乎家家戶戶都做絨繡,學生放暑假了靠繡一些絨繡普及品賺零花錢,附近農村的人也都以此為生。”

  高橋文廣服務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産專管員王翔説,剛揭牌的絨繡傳習所老師和教材都已到位,高橋鎮上的絨繡傳承人、原東方絨繡廠的總工藝師,都將是傳習班的特聘老師。首期傳習班將以絨繡普及為主。根據開班的實際情況,未來還將推出絨繡中級班、高級班。

熱詞: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高橋鎮
  • 作品
  • 眷屬
  • 傳承人
  • 老師
  • 傳習所
  • 繡制
  • 開課
  • 美術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