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為什麼中國沒出扎克伯格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6日 0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期與社交網站Facebook相關的新聞很密集,短時間內,其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在中國的知名度已經不下于蘋果公司已故聯合創始人喬布斯。新經濟還催生了YouTube、Twitter等,與Facebook一樣,它們的財富神話都廣為人知。

  新經濟帶來了複雜性。它以科技改變了製造,更以網絡改變了傳播,信息成了經濟的主宰。工業革命對必需品的大批量生産,將農業文明逐出中心舞臺;消費時代滿足了人們千奇百怪的趣味,將“必需品”變成了過時的概念,消費的統一性瓦解了;信息革命更是將“不能當飯吃”的東西變成生活方式,信息傳播成了建構商業帝國的基礎。

  無論農業時代還是工業時代,“物品”才是可以換算成錢的。穀物或者鋼鐵,汽車或者服裝,能售賣才能值錢。但鋼鐵造成了汽車,把人和物品運來運去,駕著車、燒著油逛來逛去本身,就是值錢的;服裝的實用性相差無幾,但價格卻相差百倍千倍。如今,“不能當飯吃”的東西,價值一直在上升,而Facebook之類的網絡服務,只是更加純粹的“不能當飯吃”而已。

  “不能當飯吃”已經上升到主體位置,無論在經濟還是在社會中。而我們這個社會,對好些事情仍然只有一種技術性的理解,於是歡迎一切“可以當飯吃”的東西,以為“不能當飯吃”的東西即使排除在外也無妨,可以而且必須特別定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這個經濟體在實物經濟上已經深度融合於國際體系,而在新經濟方面仍與世相隔。

  中國為什麼沒有喬布斯,這曾經是個問題,就像中國為什麼缺少大師一樣,表現了一種對創造性缺乏的焦慮。類推一下,大概現在也可以問,為什麼中國沒有扎克伯格。如同大師不可以製造,喬布斯、扎克伯格也都不是製造出來的。因為無數創造在生長和死亡,無數夢想和嘗試在發生和破滅,才有喬布斯、扎克伯格,以及所有領域裏閃耀的群星。如果社會沒有予人以自由創想和嘗試的空間,卻反復追問為何沒有傑出人物,那就如同剷除了萬物生長的土壤,還去納悶為何沒有千姿百態的花朵,無聊而且虛偽。

  很多人是通過電影《社交網絡》開始知道扎克伯格的,那是Facebook的一個創始記錄。可以看到,扎克伯格並非是懷著一個互聯網淘金的夢想開始架設Facebook,他提供的可以算是一個以真實身份交往的網上同學俱樂部。數年間,網絡服務有無數的生生死死,Facebook招股書表明了“讓世界更加開放和融合”的使命,扎克伯格開始談論起印刷與電視的發明,講述價值觀:“今天,我們的社會已經到達另一個顛覆點。”

  我們慣於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區分,而事實上工具內在地包含了價值。當我們認為網絡只是工具,而可以將網絡中呈現的價值予以清除時,也就內在地排斥了網絡,這就如同我們接受工廠卻拒絕採用工廠管理,以及支撐工廠的社會體系,視其為一種植入體和異物。説起來這是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際上這是在取其形而棄其神。於是,我們雖然在上網,其實仍然處在一個密閉的空間。

  (作者係長江日報評論員)

熱詞:

  • 扎克伯格
  • Facebook
  • 不能當飯吃
  • 喬布斯
  • 物品
  • 必需品
  • 社交網絡
  • 鋼鐵
  • 網絡服務
  • 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