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國産片生存環境雪上加霜 悲情導演和文藝片困境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1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近導演魏德聖和王小帥很忙,為各自的新片《賽德克 巴萊》和《我11》苦苦吆喝,期望能在電影市場多挺住一會兒。魏德聖連日奔波于全國各大城市,每日至少去五家影院與觀眾見面。王小帥則利用一切機會在微博上轉發新片消息,並積極與影迷互動。沒有一分錢的宣傳費,又要推廣自己的電影,他只能這樣盡力而為。在國內電影市場,此前還很少見導演如此賣力又如此悲情,倆人的電影票房均慘澹失意,在困境中掙扎。

  《賽德克 巴萊》和《我11》的口碑都不錯,都獲得了影評人的高度評價。尤其是《賽德克 巴萊》,投資規模過1億元人民幣,戰爭戲也非常震撼,但沉重的題材和人文思考,卻讓該片“享受”了國産文藝小片的待遇,排片場次和觀影人次皆不如意。《我11》的命運也差不多,首週三百萬元的票房成績,依然顯示國産文藝片生存艱難。此前,《桃姐》、《觀音山》意外成為市場“黑馬”,似乎讓人看到了文藝片的春天。但這個春天顯然是一個虛假的諾言,市場的冷酷無情,才是當下真正的現實。

  對於影片的市場表現,王小帥忍不住埋怨院線的排片時間太差,大部分影院用最早場和最晚場來“殺死”影片,並把責任推給觀眾不看、導演拍得不商業。而院線人士趙軍也反唇相譏,認為當導演決定以個人意志拍片而否決市場可能性時,應該“我自橫刀向天笑”,為什麼一到拍完要考慮回本時就匆忙來找院線,然後就抱怨不給力呢?他希望導演坦然接受影片在市場上悲壯的命運。

  實際上,類似導演和院線互不理解,也呈現出內地電影市場的缺陷。影片的口碑很好,但叫好不叫座,導演自然覺得委屈。文藝片本來受眾群體就有限,場次被安排在非黃金時段,觀眾只會更少。院線排片完全是市場行為,影片的商業性不夠強,口碑再好也不會特殊照顧。之前,《鋼的琴》、《碧羅雪山》等影片又何嘗不是如此?這些高品質、有誠意的文藝片,一律遭遇市場滑鐵盧,讓人惋惜而又無奈。相反,一些國産爛片口碑極差,卻取得票房佳績。

  在今年進口片強勢壓境的大形勢下,國産片的生存環境可謂雪上加霜。如果好電影依然難有好票房,劣幣驅逐良幣,那帶給華語電影的將是更為糟糕的惡性循環。而這個國産片的困局,短期內很難改觀。文藝片正面臨自生自滅的危局,今後上演悲情戲的導演,也許將不止是王小帥、魏德聖兩個人。

熱詞:

  • 導演
  • 文藝片
  • 國産片
  • 影片
  • 悲情
  • 院線
  • 王小帥
  • 賽德克
  • 巴萊
  • 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