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剛入學的孩子,數學應該達到什麼水平?記者在瀋陽一所小學做過的調查顯示,如今許多小孩入學前已會做百以內的加減法,有的甚至會乘法。然而,5月23日教育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中提出,5─6歲兒童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即可。瀋陽市教育專家於永昌指出,在國內幼兒園去小學化的大背景下,《指南》可以給教育者、家長們提供一個教育的方向,使幼教工作去功利化,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
《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5個領域。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換了新老師 四五歲孩子能較快適應
孩子上幼兒園就大哭大鬧,換季就容易感冒。一些孩子適應能力差令家長很苦惱。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究竟應該有怎樣的適應能力?《指南》提出,3-4歲孩子換新環境時情緒能較快穩定,睡眠、飲食基本正常。在幫助下能較快適應集體生活。4-5歲孩子能在較熱或較冷的戶外環境中連續活動半小時左右,換新環境時較少出現身體不適,換了新老師能較快適應。5-6歲孩子能適應車、船等交通工具造成的輕微顛簸,能較快融入新的人際關係環境。如換了新的幼兒園或班能較快適應。
五六歲通過實物進行10以內加減運算
學齡前兒童數學方面應該達到什麼水平?《指南》在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中提出,3-4歲時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並能説出總數,能按數取物。能用數詞描述事物或動作,如我有4本圖書。4-5歲能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如5比4多1;2和3加在一起是5。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粗細、長短、厚薄、輕重等量方面的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語描述。
5-6歲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如合併或拿取)理解加和減的實際意義。
東北育才幼兒學園園長全玲表示,現在有的家長只會定量評價,不會定性評價,只關注孩子會算幾道題、會背多少單詞,其實這樣對孩子發展十分不利。一味機械地讓孩子學習,就會把他們的思考、動手以及創作的通道束縛住。《指南》對避免“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有積極作用。
記者 李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