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重溫《講話》精神 建設文化強省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09: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省文藝界日前舉行座談會,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發表70週年。

  以下為座談會發言摘發。

  郎鹹芬(著名呂劇表演藝術家) 為群眾演好戲是廣大戲曲工作者的責任。我是幸運的,從藝一生,是在《講話》精神指導下走過來的。現在我歲數大了,如果説我有什麼經驗留給青年人,那就是一句話:牢記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人民是我們的老師。呂劇來自民間,觀眾是廣大基層群眾,因此説呂劇是典型的通俗藝術。回顧呂劇發展的歷史,時時刻刻離不開廣大觀眾的關心和愛護。近年來,在黨的文藝政策扶持下,廣大農村地區業餘劇團星羅棋佈,演出十分活躍。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定條件下,通俗藝術滑向粗俗,乃至庸俗,也是非常容易的。廣大戲曲工作者要始終秉承為群眾服務的真誠之心,要有與黨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認識,堅持正確的創作方向,為人民演好戲,服好務。

  潘魯生(省文聯主席) 我認為,文藝的發展,傳承是根本,沒有傳統文化的傳承,文藝的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基,就會失掉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靈魂。山東歷史悠久,底蘊深厚,齊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要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發展與創新,讓這些優良文化傳統和寶貴文化遺産成為我們今天進行文藝創作的重要基礎和思想寶庫。

  張煒(省作協主席) 山東作家有深入生活的傳統。新時期以來的山東作家繼承了這個傳統。很多中青年作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基地,因為他們明白:作家不能自覺地把自己置於習慣的生活軌道上,渾然不察地追隨時下所形成的秩序、思考問題的方式上。真正的作家要有勇氣打破這些,回到原來潮濕或乾燥的泥土上。只有這樣,那種誠懇和鋒利才能從頭到尾地貫穿下來。沒有這些,任何所謂高深的哲學、現代手法都不可能阻止一個作家的潰退和腐敗。這是毫不客氣的。

  吳可畏(省音樂家協會秘書長) 在第一次讀到《講話》中提出的文藝創作是“為什麼人”以及“如何為”的根本問題時,我便有了強烈的理念共鳴,意識到音樂作品必須要有更廣闊範圍的聽眾才有其長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那麼如何實現這一思想?首先,應當是音樂創作語言的雅俗共賞性,在保證作品技術含量的同時,必須要以大眾更易接受聽得懂的語匯來結構音樂;其次,應當對音樂表現內容有所關注,尤其是應當對山東地域音樂素材以及社會現實題材有所關注。

  張軍(濟陽縣垛石鎮文化站站長) 在為群眾服務、與群眾同樂的同時,我深切感受到群眾渴望借助文化和知識的力量,改變生活、陶冶性情、展示自我的文化訴求。作為新一代的基層文化工作者,我決心繼續學習實踐《講話》精神,積極主動地參加“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把自己的根深深紮在群眾生活的沃土之中,把人民群眾作為服務對象,以人民滿意作為最高標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建設文化強省,促進我省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繁榮發展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熱詞:

  • 講話
  • 作家
  • 呂劇
  •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 我省
  • 戲曲
  • 思想認識
  • 作協主席
  • 觀眾
  • 文藝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