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坐在路邊鼓掌"應有一個前提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0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台灣女作家劉繼榮的一篇博文在微博上熱傳。文章的大概意思是,上中學的女兒,學習成績一直是中等,但是卻被全班學生全票推選為“最欣賞的同學”,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媽媽開玩笑地對女兒説:“你快要成為英雄了。”女兒卻認真地説,“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5月19日濱海時報)

  從個人對於中國孩子成材和成長的理解而言,上述教育方式實不足取。眾所週知,做為未成年人的孩子本身可能具有較強的“惰性”,如多數孩子貪玩,多數孩子如果沒有一個較規範嚴格的要求,可能連最基本的作業也完成不了。如果以一個聽任孩子個人的“不想成為英雄”的想法,雖然表面上似乎考慮到了孩子的個性和天性,但最終的結果對於孩子的今後走向社會未必有利。

  中國現有教育體制根深蒂固,應試教育的基本方略短期內無法完全改觀,這本身也是任何一個未成年孩子無法逃避也必須直面的“人生競爭”。殘酷現實之下,任何一個家長也知道在中國的教育現實之下,如果不考上名校、不掌握更多的才藝,今後獲得更大的人生成功的可能性只會更低。如果説一個任由孩子自由掌握“學不學”、“怎樣學”的教育方式之下,實際上有可能讓大量的孩子逃離了現有教育和學習中的“競爭”,但人生競爭無處不在,孩子在家長的默認和“庇估”之下遠離了上學期間的殘酷競爭,今後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怎麼辦?在上學期間甘於“中等”甚至是甘願“平庸”,這樣一個心態更有可能繼續“延續”到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這樣一來對於孩子今後難道會更好?競爭無處不在,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們從學校學習期間就有一個競爭或“爭上遊”意識呢?

  當然,我們應該寬容對待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設計,也應該允許“繽紛花朵中的任何一種色彩”,人的生活生存方式多種多樣原本也不必強求。但我想,做為一個對孩子未來負責的家長還是應結合國情和實際,教育的理想化和“空中樓閣”是要不得的。尤其是,家長真正對孩子的能力和性格了解嗎?在一個成績平平現實之下,國內的家長是不是應該更充分探討一下,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究竟盡力了沒有?是不是在學習上真正“使足了勁”?如果已經徹底開發和挖掘了,另當別論;如果只是因為孩子“厭學”或“惰性”使然,家長卻“由”著孩子自己的想法,這反而是一種不怎麼負責。尤其是,如果是因為教育的放任、沒有“使足勁”之後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説不定將來會後悔的。與其等到將來“後悔”,在我看來倒不如面對現實真正讓孩子們將學習“潛力”挖出來再説。

熱詞:

  • 競爭
  • 家長
  • 惰性
  • 結果
  • 潛力
  • 鼓掌
  • 教育方式
  • 應試教育
  • 台灣女作家
  • 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