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增城的“超千年”能力如何打造?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9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5月17日的廣州東部(增城)城市副中心規劃諮詢研討會上,廣州市副市長、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增城市委書記曹鑒燎針對各位專家提出的諸多建議和意見進行了回應。曹鑒燎表示,增城將在下一步組織廣州東部城市副中心規劃設計方案全球招標競賽,要力爭實現規劃設計100年、300年乃至1000年不落後,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現代城市發展的典範之路。(5月18日《廣州日報》)

  規劃設計千年不落後,這樣的雄心著實令人震撼。只是不知,這樣的雄心到底是為大拆大建式的城市改造造勢,還是抱之以對規劃設計科學的頂禮膜拜,尚待追問。

  放眼國內,歷經千年的建築設施雖有那麼幾個如長城,但今天依然能夠發揮當初功用的除了都江堰、運河等少數幾個外,絕大多數只是淪為供人觀瞻的景觀。而在另一個文明古國羅馬,建國之初修建的一些城市排水設施,至今仍舊在發揮著正常功能。以數千年前古人的科學知識,他們沒有“穿越”的奇跡,不可能料見若干年後的今天,他們所能有的,只是最大限度遵照自然規律,扎紮實實。

  然而,歷經數千年,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卻不得不面對數不勝數的“短命建築”。對此,浙江大學教授范柏乃曾指出,“我們有5000年的歷史,卻少有50年的建築”。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也表示,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新建面積達20億平方米,建築的平均壽命卻只能維持25年至30年。而根據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重要建築和高層建築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築為50年至100年。

  建築短命的背後,是規劃的短命。説實話,規劃作為一門科學,雖然我們不能排除一些人對現實認識和對學識運用的可能失誤,但我們應當確信,以今天的規劃技術水平,絕非數千年的人們所能想象的。

  規劃之所以短命,根本原因在於一些領導插手過多,外行領導內行,科學屈從於行政力量。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莊惟敏就認為,現在“一屆領導一套規劃”,新官不理舊事的現象比較普遍。加之一些領導為追求GDP,追求標誌性的轟動效應,規劃自然如麵糰,修改越來越多,方案越做越大,所謂規劃實則變成領導的一句話,最後成為作領導嫁衣的“鬼畫”。如此一來,對既有資源的利用,特別是對人文古跡尊重的可能性越來越低,規劃的科學性自然難以得到有效彰顯,短命規劃也必定催生更多的短命建築。有必要指出的是,雖然高樓接連拔地而起,但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社會存量財富還包括許多資源,在這樣的大拆大建中灰飛煙滅。

  樹立放眼千年的規劃思路,這確實規劃設計業者應當矢志努力追求的宏偉目標。但規劃設計能否如此所願,權力意志首先必須保持足夠地敬畏。只有當科學話語權得到充分保障,規劃設計才可能回到尊重科學的既有道路上來,科學才可能令規劃乃至建築“延年益壽”。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耐久年限
  • 1000年
  • 5000年
  • 廣州日報
  • 穿越
  • 增城
  •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
  • 宏偉目標
  • 權力意志
  • 城市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