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孩子每年進博物館0.15次 專家吁應成必修課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8日 1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如果你問身邊的孩子去沒去過博物館,他會猶豫半天回答,好久前爸媽帶我去過,記不清了;你再問他對博物館感興趣嗎,他多半會選擇搖頭。”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係教授、博士生導師陸建松顯得憂心忡忡,因為在中國許多著名的博物館內,基本上見不到孩子的身影。有統計表明,中國青少年學生平均每年走進博物館的次數僅為0.15,也就是説,10個中國的中小學生中,每年進一次博物館的還不到2個人。

  教育功能不容忽視

  陸建松介紹,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體現在教育上,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教育,然而現在國內的博物館,已經喪失了教育功能。據統計,在歐美發達國家,青少年進入博物館平均每人每年2─3次。

  資料顯示,美國博物館的年觀眾量是其人口總量的三倍,其中以青少年為主,全美國1.7萬個博物館,有88%提供從幼兒到少年的教育項目。英國制定了“國家課程”,明確指出博物館教育可與學校課程連接。法國的中小學生每週都有一兩次參觀博物館的專門課程,並有具體的教學大綱和計劃。

  經常走進博物館的外國孩子和不經常去博物館的中國孩子有什麼區別呢?陸建松向記者講述了一段經歷:一次,他來到紐約唐人街的一間餐館吃飯。席間,有一個大人給一個三歲多的小孩吃海蜇,隨口對孩子説這是陸地的一種植物,沒想到這孩子跳了起來,大聲説:“不對,這是動物,是生活在大海裏的,我在博物館裏見過。”由此可見,博物館的見聞對於未成年人感性思維起著重要的作用,還能激發孩子對探索世界奧秘的興趣。陸建松説,反觀我國,多數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擔負起分數、競賽的壓力,他們只接受標準化的應試教育,影響到了他們感性思難,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創新思維。

  博物館比不過補習班

  中國的博物館裏難見孩子,原因很多,陸建松認為,主要是兩個問題,其一,家長、教師的教育誤區,他們認為分數第一,所以,即使是節假日,對孩子來説,補習班似乎比進博物館更重要;其二,是我國博物館建設投入不足,還普遍存在“重展”不“重教”的現象。絕大多數博物館,甚至沒有專門的青少年區域,還缺少光、電、遊戲等吸引青少年的設施。對此,陸建松呼籲,當務之急,要加強對博物館的投入,同時,博物館要與教育部門合作,想辦法制定制度“請”學生進博物館。他説,“我希望,每年走進一次博物館,能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

熱詞:

  • 博物館教育
  • 孩子
  • 必修課
  • 教育誤區
  • 國家課程
  • 重教
  • 分數
  • 中小學生
  • 補習班
  • 應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