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江蘇鹽城打造中國“海鹽文化之都”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7日 20: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鹽城5月17日電(於從文 谷華 竇躍文)17日下午,在江蘇鹽城舉辦的“鹽與鹽城論壇”上,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院副總規劃師胡海波提出,鹽城有打造中國“海鹽文化之都”的基礎條件,要着力在城市空間規劃上體現海鹽城市特色。

  鹽城之“鹽”乃海鹽之“鹽”,“城因鹽興”,“鹽由海生”,談海鹽文化首先須立足於“海”。 胡海波認為,鹽城首先要從城市發展戰略上彰顯海鹽城市特色。城市發展定位突出沿海中心城市,城市空間拓展的核心戰略是“東進向海”,為此,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以“城”為根,構築兩條向海的空間發展軸線:向東南聯絡鹽城與大豐港,依託綜合交通走廊構築産業之軸,尋求鹽城的出海口,發展臨港産業,構築鹽城經濟騰飛的基礎;向東北聯絡鹽城與丹頂鶴自然保護區,依託複合生態廊道構築旅游之軸,以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濕地,全球最大的丹頂鶴自然棲息地,彰顯鹽城沿海生態特色。

  鹽業曾長期為古代中國的經濟命脈,鹽城是重要的海鹽生産基地,産量一度佔據全國的半壁江山,但保留至今的文化空間載體已為數不多,而串場河則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串場河“因鹽而開”,“為鹽而忙”,是體現海鹽文化的最為重要的物質空間載體。鹽城圍繞串場河開闢了海鹽歷史文化風貌區,建成中國唯一的海鹽博物館,開發了傳統風格的鹽鎮水街。胡海波表示,為將這一富含海鹽文化內涵的空間載體塑造成突顯鹽城特色的“名片”,還需進一步將空間載體建設與認知鹽城、感知海鹽文化的活動組織緊密結合,統籌考慮、整體提升,包括“去航運”、“興旅游”、“優功能”、“理交通”、“注文化”。

  胡海波還建議鹽城從公共標識系統上蘊含海鹽城市特色。比如,鹽城有“百河之城”之稱,河網空間獨具特色,突出體現為“密”、“窄”、“直”,其形成很大程度上也與海鹽有關,可以成為保持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結合區位的不同、沿線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商貿娛樂型、文化休閒型、游憩健體型、生態保育型等不同類型,從駁岸形式、設施配套、綠化配置、交通組織、建築開發等方面塑造差異化的特色。另外還可選擇部分街道、廣場、公園綠地,結合海鹽相關遺址的挖掘與利用以及制鹽工序的剖析,通過建築、雕塑、座凳、碑刻、公益廣告、植物、命名等多種形式,直接或間接宣傳、展現海鹽文化特色。(完)

熱詞:

  • 海鹽文化
  • 城市空間規劃
  • 文化空間
  • 城市特色
  • 名片
  • 串場河
  • 打造中國
  • 丹頂鶴
  • 公益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