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汪昌蓮:讓母愛“再生”是汶川重建的題中之義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0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者:汪昌蓮

  5月12日,四川汶川民眾集體紀念汶川地震4週年。4年來,汶川縣地震中喪子的兩百多名母親中已有三分之二重新生育。其餘三分之一的母親因為年齡和經濟狀況幾乎失去再生育的可能。很多母親失去子女,人生如失去動力。(5月13日《廣州日報》)

  在紀念汶川地震4週年的時刻,在母親節到來之際,人們不由得又重新提起一個沉重的話題——在地震中,僅汶川縣就有200多名母親喪子。特別是,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母親,因種種原因將失去再生育的可能。這也表明,她們將永遠失去做母親的權利,對於她們來説,“母親”這個崇高而又偉大的稱謂,將變得毫無意義。

  一場地震,奪走了母親的子女,也奪走了母愛,這是喪子母親無法面對,也無法逃避的殘酷現實。子女是母親的“惟一寄託”,孩子對中國母親來説,就是情感的寄託和希望的化身。當地震奪走了子女的生命,母親及家庭幸福的大廈瞬間轟然倒塌,沒有了家庭的溫馨,沒有了兒女親情的依靠,無兒無女的生活,讓母親及家庭面臨無法克服的困難和痛苦;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困難和痛苦將會越來越沉重。

  因此,如何讓母愛“再生”,讓喪子母親重新獲得做母親的權利,人生重新擁有希望和動力,應成為汶川災後重建的題中之義。比如,為喪子母親組建新家庭、再生育等,創造必要的物質和衛生條件,讓她們重新獲得做母親的權利;又如,對於因年齡或身體等原因失去再生育能力的喪子母親,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可以開展“送子”活動,即為喪子母親領養子女搭建平臺,簡化領養手續,讓她們的母愛得到“再生”和延續。更重要的是,在地震災區,優先建立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困難扶助制度,解除喪子母親及家庭的生活之憂,使我國的計生政策邁向人本。

  值得注意的是,汶川縣地震中的200多名喪子母親,呼喚國家計劃生育補償責任。國家和地方在執行計劃生育政策過程中,應對獨生子女及其家庭做出制度安排,當突遇獨生子女傷亡等家庭變故時,制度應及時伸出援手。比如,為減輕獨生子女死亡和傷殘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提高獨生子女家庭抵禦風險能力,由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資,為獨生子女辦理健康平安保險,一旦獨生子女因意外發生傷殘、死亡事故,可以獲得賠償。當然,對獨生子女家庭的制度關懷,不僅限于給獨生子女辦理健康平安保險,還包括就學、就醫、就業、養老、救災等各個方面,應實行政策傾斜,加大扶持和救助力度,讓獨生子女家庭真正享受到執行計劃生育國策應得的實惠。

  (來源:齊魯網)

熱詞:

  • 母親
  • 母愛
  • 再生
  • 廣州日報
  • 送子
  • 獨生子女家庭
  • 汶川縣
  • 做母親
  • 就醫
  • 計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