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從"吊瓶門"看公共輿論監督的異化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4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當地一名教育工作者介紹,當地政府為鼓勵高三學生刻苦學習,每個學生有20元的生活補貼。在孝感一中,這20元的補助被執行為“氨基酸專項補貼”。他説,顯而易見,學校在幫忙“套取”政府補貼,而打氨基酸吊瓶就是這個“套子”。(5月12日《新快報》)

  內情很鬼異,形式很煽情的“打吊瓶”終於真相大白。因此對高考橫加指責的網友,此時恐怕又將是一番感慨。真是思維再快跟不上形勢變化,原本以為這是基於成績崇拜所衍生的教育怪胎,卻沒想到真實的情況,依然是借著考試為名的牟利之舉,如同那被人寄予厚望的學生營養餐,被視為唐僧肉之後,不但沒有營養還有毒。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被某種表象帶動情緒,從而失去理性的判斷。“吊瓶門”的怪異,其實從開始就註定埋下了伏筆。高考並非今日才有,何以上演到如此極致?對於當下的成年人來説,很多人都經歷過高考,也受益於高考之後的命動改變,何以作為輿論參與者卻指向不明?甚至一齣現“吊瓶門”,就不由自主聯想到高考,以一種矯情去上演悲情,從而放大了教育制度的短板,導致公眾視野的偏向。

  再比如那個“赤膊班”,很多人同樣煽情的表達成對高考的不滿,以公知的姿態對其進行抨擊。問題在於,且不説赤膊上陣或許只是一種學習式的“娛樂”,或者即便是真實情況,也不過是身體對氣候的一種自然反射,何以以偏概全的觀點被放大,甚至上綱上線,這種現象極不正常。

  現在的輿論方向和監督環境有“片面化”和“倒置化”的傾向。簡單來説,有“以偏概全”的“宣泄式”的表達。不可否認,在一些行業和領域,確實存在不少問題,比如關於師德、醫德等等,雖然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卻被一些個案放大,導致公共認知的失位和行為的出格。結果,這些行業被“妖魔化”,輿論先入為主的産生了偏見和預防,群體之間的割裂和分化越來越嚴重。就其整個社會來説,似乎官無官道,商無商德,“見死不救、見危不濟”的狀況越發嚴重,整個社會已經處於無藥可救的狀態。

  對此,有人曾經説過,過度的負面報道已經影響到了整個社會的形象,以及信心。不可否認,相比於事實本身,是否對其執全面而理性的認識,以及正確而準確的評論,同樣是關係到道德與否的問題。“殺醫案後,超六成的人感到高興”,在這樣的社會心理,以及群體情緒下,更需要理性而客觀的聲音,以及就事論事的評判。

  醫鬧的帶動、另類討薪的增長、違法上訪的升級,以及“掌摑老師”等現象的發生,都印證了社會問題的出現,道德的滑落,規則的變異,從來就不是孤立和單獨的存在。“吊瓶門”被套上“高考是禍因”的悲情,足以見證一些人認識的短視。問題在於,一些人明明認為這不過是正常之事,何以還會以另一種姿態示人,以另一種腔調發聲,這樣的心態或許才更值得追問。價值標準和社會道德沒有旁觀者,以姿態高人坐而論道,才是真正的失德與失范。這同樣説明,我們的輿論監督才更需要自我和優先救贖。

熱詞:

  • 吊瓶門
  • 高考
  • 輿論監督
  • 娛樂
  • 套子
  • 新快報
  • 套取
  • 氨基酸
  • 官道
  • 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