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保障房建設要形成制度震懾力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4日 05: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去年,開建保障房的任務被層層分解,武漢分到11.8萬套的任務量,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但據媒體日前報道,武漢存在以舊充新,用宿舍樓充當新建保障房的現象。而某銀行報告則稱,國內真正新建保障房不足三成。有地方官員表示,國家強調“新增”,未説不可“籌集”。

  近年來,各地保障房開工建設的消息不絕於耳,但如果不是媒體披露,公眾恐怕還一直蒙在鼓裏,原來保障房存在大量以舊充新的現象,新建保障房不足三成。保障房建設成了“數字遊戲”,説到底是保障房制度缺失,缺乏剛性約束。只有從完善制度層面入手,才能使“保障房”的數量與質量得到保障,真正發揮民生工程的作用。

  保障房制度缺失,首先表現在保障房的定義不清。在我國,社會保障性住房通常是指根據國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的規定,由政府統一規劃、統籌,提供給特定的人群使用,並且對該類住房的建造標準和銷售價格或租金標準給予限定,起社會保障作用的住房。這樣的定義比較籠統,客觀上給各地留下了自行解釋的空間,一些宿舍樓、舊樓簡單釘上“公租房”的牌子,搖身一變就成了“保障房”。既然國家對保障房並未明確規定種類和性質,地方對政策曲解自然在所難免,因為保障房建設關聯住房用地、建設資金、開工週期等一系列環節,這才導致各種“保障房”層出不窮。

  其次是保障房建設的責任追究機制缺失。我國推行保障房制度至今,儘管媒體不斷曝光內幕,但鮮有官員被問責。在不影響官員政績的前提下,保障房相關的行政法規形同虛設。機制的缺失自然導致管理的鬆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保障房不“保障”的局面。

  此外,畸形的政績觀也是“湊數”保障房出現的重要原因。保障房本是民生工程,在一些地方官員那裏卻變成了政績道具,保障房建設也演變成了“政績秀”。比如去年11月媒體報道稱,全國已開工的1000萬套保障房中約1/3屬“挖坑待建”,也就是説,挖個坑就算開工建設了。從這個事例上大致可以推出保障房年年開工,老百姓卻遲遲住不上的原因。

  保障房是保障社會民生的重要手段,國家多次下撥專項資金進行扶持,但各地保障房以次充好、資格造假、騙購騙租等亂象叢生,不僅踐踏了公眾權益,也極大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理應得到全面清理與整治。只有明晰建設標準、明確追責機制,形成強大的制度震懾力,才能讓保障房建設本身得到保障。

(新民網編輯:)

   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新民網聯絡,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52921234—641133 021-52921234轉新民網
傳真:021-62677454
郵箱:稿件處理
處理時間:9:00—18:00

熱詞:

  • 保障
  • 房建設
  • 制度缺失
  • 建設標準
  • 建設資金
  • 保障房
  • 政績秀
  • 數字遊戲
  • 新民網
  • 政績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