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讓傳統農村戲開出新“花”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3日 1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牛網電子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黃勇娣

  前段時間,在“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群文活動開幕式上,一台滬語方言系列歌舞劇《花韻悠長》成為了獻演開幕大戲,迎得好評如潮。這一群文原創劇的上演,也打破了以往“上海之春”開幕式靠專業劇團、靠綜藝節目演出撐門面的局面。

  《花韻悠長》由閔行區群藝館創作演出,館長全昌傑一人身兼三職:創作、導演、管理。該劇共分五幕,以大歌舞的形式將5部“花系列”原創作品有機串聯起來,生動展現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上海新農村的發展變化。而這5部作品,正是全昌傑10多年來全心全意創作的成果,分別為《花農嫁女》《花緣》《花樣年華》《荷畔飄香》和《花開燦爛》,多次獲得了全國群眾文化最高獎“群星獎”。迄今為止,“花系列”作品已演出800多場。

  在“花系列”作品中,全昌傑還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戲曲品種──滬語歌舞劇。就説這次的《花韻悠長》演出,早已不再是傳統農村小戲的概念,在時間上由原來的20分鐘左右,拓展到了近兩個小時,演員由原來的八九位增加到了四十多位,演出開頭和結尾都採用了大歌舞的形式,從採茶劇、滬劇等多劇種中汲取營養,綜合了花轎舞、花籃舞、蕩湖船舞等諸多優美元素,大膽運用現代舞臺美術效果和借鑒流行音樂曲調,真正做到了讓觀眾“喜聞樂見”。

  各種各樣的創新,最終還是為了迎合觀眾的需求。全昌傑説,上海老百姓喜愛聽老戲,但又不僅僅滿足於老戲,自己就是要在保留傳統戲精華的基礎上,創作出百姓真正喜愛的新戲。在“花系列”作品中,全昌傑在故事、理念、形式上都進行了創新。

  《花韻悠長》的五幕劇,每一幕都講述了一個新時代故事,如《花農嫁女》反映的是改革開放之初的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農村養花致富之家嫁女兒扶貧幫困的故事,而第五幕《花開燦爛》則以本世紀時尚話題“異國戀”引出了環境保護、節能高效等思考。在演出形式上,“花系列”劇對鄉土氣息濃厚的滬劇進行了革新,作品中出現了民族俚曲,還有設計精緻的花造型、極富江南風韻的舞蹈設計;作品的音樂創作也突破了滬劇的傳統結構……所有這些新元素,都讓演出更好看、更好聽、更好玩。

  全昌傑説,自己的作品都是從泥土裏生出來,再走向城市的。作為上海群文創作的&&人,全昌傑一直埋頭于本土戲曲樣式創新。最近,他又在設想:是否可以把剪紙、踢踏舞等元素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在“花系列”作品之外,自己如何再創作一些其他特色系列?

熱詞:

  • 花系列
  • 農村戲
  • 讓觀眾
  • 花韻悠長
  • 傳統結構
  • 新農村
  • 滬劇
  • 花樣年華
  • 花農嫁女
  • 花開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