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體操全能高手匱乏 郭偉陽掉下器械也拿金牌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1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男子全能金牌最有力的爭奪者當屬遼寧選手郭偉陽,全國錦標賽他已經連續兩年奪冠。不過,昨天的比賽中,郭偉陽在鞍馬項目上卻失手從器械上掉了下來。看到如此一幕,不由得讓人心頭一緊:冠軍恐怕就這樣丟了吧?

  最後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出現重大失誤的郭偉陽最後仍以89.000分、高出第二名黃玉國0.75分的成績獲得金牌,名將滕海濱以88.750分名列第三。只不過,冠軍背後卻凸顯尷尬──不是郭偉陽表現太好,而是其他選手實力太差了。中國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的點評一針見血,他説:“郭偉陽掉落器械最終仍然奪冠,這在國際大賽上基本不太可能,這是暴露我們全能型選手不足的一個典型案例。”

  事實上,男子全能項目並非傳統弱項,在楊威時期一直是中國體操隊的囊中之物。不過自楊威退役後,男隊出現了全能後繼無人的趨勢。去年東京世錦賽只有滕海濱一人參加全能決賽,最終連前十名都沒進。在日本隊主將內村航平連續三屆世錦賽奪得全能冠軍的背景下,倫敦奧運會這塊金牌極有可能花落日本。

  楊威之後,全能為何變得“不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2009年倫敦世錦賽開始,中國選手一直遠離國際體操比賽男子全能前三名,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埋下了敗因。在金牌戰略的指引下,當時的體操中心最高領導制定了只要單項金牌、放棄全能和團體的思路,一度成為體操隊發展的主導戰略,因為培養單項冠軍相比要容易得多,各個地方隊也紛紛效倣,這也被一些專家視為殺雞取卵的短期行為。“雅典奧運會之後,我們的指導方針和路線有錯誤,從領導上層那裏就開始放棄,結果導致那段時間一直在出單項運動員,連多項運動員都少得可憐。”黃玉斌痛心地説道。

  不光男隊如此,女隊也一樣。缺少全能型選手,不僅導致這一個項目缺少競爭力,對團體爭冠也有很大影響。去年的東京世錦賽上還採用“633”賽制(6人參賽,每項3人上場並計3人成績),倫敦奧運會卻將實行新的“533”賽制,這對中國隊形成了更大的挑戰。黃玉斌表示:“新賽制少一個人參賽,運籌起來非常吃緊。用全能選手吧,連前八名都進不去;完全不用吧,如果一旦某個人出現閃失,就會兵敗如山倒。所以説要求我們既要有單項爭奪金牌,又要兼顧全能不缺,難度很大。”

  如何改變全能選手太少、不被地方隊重視的局面?黃玉斌透露,2013年全運會體操比賽將出臺新政策,對單項運動員加以限制,鼓勵出全能人才。“規定運動員必須要參加多少項目,而且這些項目要達到多少分,才能進入單項決賽。這就是要在比賽方針上進行調整,使我們的體操發展道路不再偏下去!”

熱詞:

  • 金牌
  • 郭偉陽
  • 全能決賽
  • 選手
  • 黃玉斌
  • 體操比賽
  • 世錦賽
  • 男子全能
  • 運動員
  • 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