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廣州日報:別讓“貼牌”保障房損傷政策公信力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很難想象,在保障房這樣重大的民生上都大玩貓膩,在平時的工作中又怎能為民著想?

  去年,開建1000萬套保障房的任務被層層分解,其中,武漢分到11.8萬套的任務量。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武漢的保障房建設存在以舊充新、以企事業單位宿舍樓充當保障房等情況。渣打銀行的一份調研報告認為,國內真正新建保障房不足三成。

  坊間曾有戲言:“保障房不夠,職工樓湊數”,大抵説的就是這種情況。當然,若要追究起來,保障房“湊數”之舉並不是武漢首創。早在去年5月,就有媒體披露説,為“充數”完成當年保障房建設任務,河南、江蘇等地將之前在建的教師宿舍、企業員工宿舍等統統納入保障房房源,結果雖然保障房任務能夠完成,但實際的保障房新增量並未明顯增加。如此弄虛作假的做法,只能説是應付了上面下達的任務,卻寒了下面期待的民心。

  究竟有多少保障房是通過這樣“貼牌”而來?渣打銀行在對8座國內二、三線城市的30家房地産商調研後認為,保障房建設不足30%真正屬於新建,這也意味著有為數眾多的保障房是將舊有的房源轉換而成,比如説很多地方將企業工廠、大學宿舍、新城開發,甚至政府部門新建機關宿舍都被歸類為保障房。

  武漢東湖高新區規劃局一名趙姓負責人稱,“我們以籌集為主,建設為輔”,該區60%以上的保障房都是“籌集”而來,這似乎也印證了渣打銀行的調查結論。只要一“貼牌”,職工宿舍、居民出租房即可搖身一變為保障房,有了這種瞞天過海的手段,甭説一年1000萬套的任務,就是3600萬套的“五年規劃”也不在話下。也正是基於此,去年11月,武漢相關部門才有足夠的“底氣”宣稱,“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標101.98%圓滿完成”。

  問題是這些“貼牌”房能稱得上保障房嗎?一般而言,保障房包括三類:一類是棚戶區改造和拆遷房,另一類為可銷售的經適房、兩限房,還有一類為可租賃的廉租房、公租房。在國家規定的2011年新開建保障房目標任務中,涵蓋的基本也都是這幾種類型。但由於缺乏一個明確的規定,各地在定義保障房時也是五花八門,“貼牌”籌集保障房便成了很多地方變通完成任務的把戲。但不管如何定義保障房,已建成的教師宿舍、學生宿舍、職工宿舍再怎麼貼牌,也不能算是保障房,以上地方“濫竽充數”的做法顯然是違規之舉。

  令人費解的是,保障房開工“摻水”,相關部門早已耳聞。如住建部去年底就派出督查組,對保障房開工率造假進行摸底調研,然而結果如何,卻不見下文。更讓人驚訝的是,中央一再強調建1000萬套保障房是“硬任務”,地方也與中央簽訂了保障房的“軍令狀”,可是仍有不少地方打起了歪主意,欺上騙下,這無疑是在透支政府公信力。很難想象,在保障房這樣重大的民生上都大玩貓膩,在平時的工作中又怎能為民著想?

  從各地不時曝出的工程質量問題,到騙租、騙購的分配不公,再到貼牌“湊數”完成任務,保障房這項惠民政策,在有的地方執行過程中已是大打折扣。如何擠乾保障房中的“水分”,在拉動內需的同時,又能為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帶來住房基本保障,需要法律、制度作出及時回應。

熱詞:

  • 房房源
  • 貼牌
  • 房建設
  • 損傷
  • 水分
  • 教師
  • 學生宿舍
  • 房地産商
  • 出租房
  • 渣打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