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隨筆:從開羅到阿爾及爾——兩個城市的選舉困惑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02: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阿爾及爾5月9日電(記者藺妍 黃健)開羅,尼羅河畔隧道,數百張競選招貼畫連成一片,遮住了斑駁的墻面;銀發蒼蒼的總統候選人穆薩目光深邃,“創造就業機會”的競選口號呈現出鉛灰色。

  阿爾及爾,社區體育館,近千張白色和綠色的塑料座椅,拼出阿爾及利亞國旗的顏色,參與競選議會席位的候選人的出現,引來場內一片鼓聲。

  從開羅到阿爾及爾,不過4個小時的飛機行程,同處地中海南岸的這兩座北非首都城市,正被“選舉”這一關鍵詞再次聯結起來。5月10日,阿爾及利亞將舉行國民議會選舉;5月23日,埃及將舉行總統選舉。

  埃及和阿爾及利亞,經常被阿拉伯學界用來作比較研究:兩個國家均見證了艱苦卓絕的反殖民鬥爭,獨立後都經歷過國有化進程的陣痛,在全球化進程中同樣面臨著尋找産業定位、促進經濟發展多元化的難題。

  但到了2011年,埃及和阿爾及利亞卻出現了不同的政治局面:激蕩西亞北非的風雲,迫使執政多年的穆巴拉克下臺,埃及至今示威衝突不斷;而阿爾及利亞當局因及時宣佈改革措施,避免了席捲周邊鄰國的動蕩。

  無論是躁動的開羅,還是平靜的阿爾及爾,面對不同的選舉,面對同樣五花八門的候選人名單,普通民眾卻面臨著同樣的困惑:到底誰才能帶給人們生活的改善?

  開羅出租司機哈馬德對記者説,他會選擇伊斯蘭候選人阿布福圖,但細問哪些政見吸引他,哈馬德卻一時語塞。埃及媒體人艾哈邁德説:“事實上,大多數的民眾都忙於生計,沒時間、沒精力去分辨候選人的優劣,做選擇的時候往往很盲目。”更多的開羅人,則對選舉前頻發的衝突感到厭倦。

  與此相比,上世紀80年代就領略到多元化政治的阿爾及爾人,早已不再為所謂的“選舉權利”感到興奮。隨之而來的10年內戰及慘痛的人員傷亡,讓他們對國家的前途命運抱有更深刻的思考。

  在阿爾及爾街頭競選宣傳欄前駐足觀看的國家電力公司職員艾哈森説,自己不會投票,無論是伊斯蘭黨派還是世俗黨派,提出的都是空泛的口號,與百姓生活沒有直接關係。旁邊的賽義德告訴記者,參選的44個黨派中近半都是新近成立的無名小黨,競選綱領尚不完善,也難以贏得民眾的信任。

  上午11點,街邊咖啡店裏或站或坐著許多年輕人在閒聊。老闆對記者説,現在失業的年輕人太多啦,政府近期又提高了最低補貼,但這不是根本解決辦法啊。當地媒體人阿齊丁也表示,阿爾及利亞經濟結構單一,工農業發展緩慢,各政黨的藍圖固然宏偉,卻似乎難以解決當下的現實問題。

  民眾對選舉的冷漠和因此可能造成的低投票率,成為政府最大的擔憂。總統布特弗利卡三番五次呼籲民眾參與選舉,警告過低的投票率可能帶來外國干涉。即便如此,當地主流媒體《消息報》預測,選舉投票率可能僅有20%左右。

  在相隔2700多公里的兩座北非城市,僅有高中文憑的開羅司機哈馬德和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阿爾及爾居民紹基表達了同樣的心聲:選舉並非民眾關注的焦點,最重要的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不要忘了,選舉只是過程,不是目的。”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選舉
  • 阿爾及爾
  • 開羅
  • 選舉權利
  • 阿爾及利亞國旗
  • 隨筆
  • 投票率
  • 消息報
  • 黨派
  • 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