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保護記者暗訪,更要激活監管部門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1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江蘇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表示,廣東鼓勵媒體記者暗訪制假售假案例,必要時可安排警方人員進行保護。廣東省打擊制假售假專項行動小組組長賴天生表示,參與暗訪的記者名單將提前上報宣傳部及公安廳,並表彰成績突出記者。(5月8日新華報業網)

  打假的使命如果要歷史地落在新聞媒體的肩上,理論上説並不正常——政府職能部門是幹什麼的?然而現實地看待這個問題,又不能不承認,媒體調查制假售假、揭露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目前無人可替代。而既然這是事實,政府鼓勵並提供保護,就是善政之舉,完全符合公共利益。也就是説,在最優選擇——職能部門行使監管職能,效率甚低甚至很不奏效的情況下,以媒體記者“客串”監管者這種次優選擇,也屬務實之舉。而明知道大量的媒體記者冒著極大的風險常年戰鬥在“監管第一線”,政府卻無所作為,則是失職。那麼我認為,廣東的做法應為各地所效倣。

  當然,如果能夠回歸最優選擇,讓真正的監管者衝上第一線,暗訪也好,明察也好,總歸是讓監管名副其實起來則更好,而不應是自己拿著納稅人的俸祿,卻讓別人替你幹活。當然,讓行政監管部門行動起來,像媒體一樣有活力,或許不是説説這麼容易;監管不作為,失職成常態等等,都有其深層的體制原因。然而,政府鼓勵媒體暗訪揭黑,或許可以成為激活行政監管的一個契機:媒體能發現的問題,監管部門發現不了,甚至給開放一路綠燈,應該受到嚴厲問責。實際上,監管部門如果真正負責任,不管是明察還是暗訪,發現問題的條件和幾率,都應遠勝於只能“偽裝”暗訪的記者。而監管部門“不能發現”問題的原因,我相信更多的是有意“失職”,真問題往往是權力尋租。很多記者暗訪的案例都閃爍著官商勾結的影子,比如,記者暗訪時是一種情形,記者向監管部門舉報後再去,往往是另一種情形——或改頭換面,或人去屋空、大門緊鎖,肯定是有人暗中通風報信,能是誰,還用説嗎?再比如,記者暗訪河南瘦肉精事件中拍到的檢疫人員收錢放行的情況,也是很典型的。

  我認為,鼓勵記者暗訪的同時,政府還應該順勢打造一種對職能部門的激勵機制,當然,我指的是“負激勵”,以記者暗訪所發現的問題、掌握的材料、取得的成績,作為檢驗考核職能部門績效的依據——媒體能發現的問題,職能部門為何發現不了?什麼原因?媒體“客串”監管部門,監管部門自己卻“打醬油”,這是不行的。應有這樣的要求:媒體能發現的問題,監管部門更應該發現,以期形成“鯰魚效應”。

  (來源:中國江蘇網)

熱詞:

  • 監管部門
  • 記者暗訪
  • 鯰魚效應
  • 負激勵
  • 監管者
  • 制假售假
  • 最優選擇
  • 次優選擇
  • 中拍
  • 賴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