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訊(記者 李莉)昨天市教委公佈了今年的“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意見”,即小升初及小學入學辦法。與去年相比,今年入學政策基本沒有變化,但加強了對入學工作的規範化督查。今年市教委將嚴查“捐資助學款”和“跨片流動”情況。
嚴查“捐資助學款”
教育部今年出臺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堅決禁止要求家長到學校或到學校指定單位繳納各種名目的擇校費行為。
市教委表示,今年將重點檢查公辦學校通過考試、培訓班等形式選拔學生,收取與入學挂鉤的捐資助學款,公辦學校舉辦校中校,以及區縣教委建立和落實控制跨片流動審核制度等方面的情況,對違反相關規定的行為予以糾正,對情節嚴重的要在全市進行通報批評,對相關責任人嚴肅處理。
建立跨片流動審核制度
教育部的“八條措施”要求制止跨區域招生和收費的行為。非正常跨區域招生比例高於10%的要制訂專項計劃,3年內減少到10%以下;低於10%的要鞏固並努力繼續減少。
市教委今年要求各區縣建立控制跨片流動審核制度。對於新調整的行政區,入學政策要統一頒佈,逐步調整到位。嚴格執行市教委統一規定的時間表和入學程序。
記者從部分區縣獲悉,今年已經對跨區入學政策進行了調整,跨區條件更加嚴格,今年的跨區入學人數也比去年有所減少。
入學工作要公示
市教委要求各校落實公示制度。公示內容包括:經區縣政府批准的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方案和招生部門的具體實施意見,當年義務教育學校(含民辦)學校性質、辦學規模、經費來源、招生計劃及接收學生的結果等。
同時強調,嚴禁在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中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測試和面試選拔學生,嚴禁將各種競賽成績、獎勵證書作為入學依據。嚴禁違規收取任何費用。
4類人員按本市戶籍對待
按照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凡年滿6周歲(2006年8月31日以前出生)且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適齡兒童均須就近登記入學。
持有區縣教委開具的《台胞子女就讀批准書》、全國博士後管理部門開具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子女介紹信》及其父(或母)的《進站函》、部隊師(旅)級政治部開具的隨軍家屬證明及現役軍人證件、區縣僑務部門開具的《華僑子女來京接受義務教育證明信》等證明的適齡少年兒童按本市戶口對待。
外來務工子女入學需“五證”
非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需要在本市接受義務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本人在京暫住證、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在京務工就業證明、戶口所在地鄉鎮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全家戶口簿等證明、證件,經居住地所在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確認後,到居住地所在區縣教委確定的學校聯絡就讀。學校接收有困難的,可申請居住地所在區縣教委協調解決。
凡屬區縣以上人民政府人才引進計劃的海外歸國人員、各類引進人才子女入學的,按相關規定,由區縣教委協調解決。
對持有烈士子女、臺籍學生、華僑子女、現役軍人子女、全國勞動模範子女身份證明的學生,按相關規定,在同等條件下給予照顧。